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提高党的五种执政能力之一。胡锦涛总书记把“和谐社会”的特征概括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重庆市是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具有农村人口多和农村经济落后的双重特色。在重庆市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城市用地剧增,农地非农化速度加快,导致众多的农民失去土地。土地征用、失地农民成了一个矛盾的焦点。随着土地大量被征占,社会上迅速催生出一个急剧膨胀的群体—失地农民。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农民在失去土地后沦为“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阶级。使失地农民日益赤贫化,已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温床,这与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以及打造魅力重庆、精彩重庆的理念是不相适应的,此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本文是在吸收和借鉴失地农民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及比较研究的方法对重庆市失地农民的现状、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并充分运用诸多现代经济理论,对解决重庆市失地农民问题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全文共有六章研究内容:第一章是研究的绪论部分,简要介绍本项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二章是研究的理论框架,对本项研究涉及的土地征用、失地农民等概念进行界定;然后简要介绍了本文研究遵循的基本理论,并阐述了如何运用这些基本理论来分析失地农民问题。本研究主要依据了地租理论、产权理论、政府缺陷理论、投资组合理论、博弈理论。第三章对重庆市土地征用与失地农民现状进行分析。首先,对重庆市社会经济情况进行了概况,然后,概况了重庆市土地利用结构,反映出土地利用以大农业为主的用地格局。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近年来重庆市土地征用现状,引用了近年来全市和位于近郊的九龙坡区土地征用统计资料,揭示出重庆市土地征用呈加速递增状况,并从征地趋势看,随着重庆市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未来还会出现大量的农地非农化。最后,分析了重庆市失地农民现状。据统计,重庆市直辖以来,全市的失地农民总数为106.6万人,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4.49%,占全市总人口的3.41%。据九龙坡区调查:全区1998年-2003年5月,全区征用土地1205.74公顷,产生失地农民10334人。从全市及九龙坡区征地的发展趋势看,还会出现越快越多的失地农民,失地农民队伍将会日趋庞大。第四章详细阐述了重庆市失地农民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及其根源,是本文的重点所在。指出重庆市失地农民存在征地补偿政策、失地农民就业难、基本保障体系缺失等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出征地补偿制度、征地权运用不规范、农村土地产权关系不明晰、产业发展滞后、失地农民的素质普遍较低等是导致以上失地农民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五章构建了保障重庆市失地农民利益的思路,是本文的核心所在。首先,根据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应树立的指导思想、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达到的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按市场经济规律对失地农民给予合理的土地补偿:逐步改征地补偿制为征地赔偿制;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劳动力市场建设;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就业体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七大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的措施及政策建议。第六章是全文的总结,对本项研究结论作出了概括。不同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