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越来越重视防范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今天,信用评级成为银行提高信用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评级方面起步较晚,尚不完善,同时又面临着较大的外部压力。压力一方面来自《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及其核心内容——内部评级法,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来自国外银行运用先进信用评级方法和技术,增强其风险防范能力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作者认为,不管从商业银行自身风险防范的内部需要,还是从严峻的外部压力来说,深入研究商业银行信用评级都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从系统论和控制论的角度,由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的缺陷入手,归纳、分析构建信用评级模型的要求,然后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层次分析法搭建模型,通过t检验和案例分析证明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最终总结得出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商业银行信用评级的优点和启示。 本文的主要工作表现为:(1)引入《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银行信用评级体系要求,对国外商业银行信用评级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存在的缺陷,以此作为构建模型的改进方向;(2)对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指标系统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并在我国原有影响较大的指标系统基础上,采用专家调查和数理统计的方法,构思新的指标系统;(3)运用系统工程中的层次分析法构建信用评级模型,通过科学设计指标权重并运用功效系数来确定评级企业的信用等级,通过t检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4)将该模型运用到具体工业企业的信用评级中进行案例分析,说明该模型是可行的。 将系统工程中的层次分析法运用于信用评级模型的构建,使得该模型在定量分析上比过去的专家评分法更准确,效率更高。经过将层次分析模糊信用评级模型计算出的信用转移矩阵同J.P.Morgan的VAR方法下的转移矩阵进行t检验,发现二矩阵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该模型是有效的,并且具备进一步研究的价值。而将该模型运用于具体工业企业信贷案例的分析,充分说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