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2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病例及文献复习,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认识,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抗生素滥用,节约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方法:对2例在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呼吸科住院,通过临床及病理确诊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患者进行报道,以“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2014年-2019年经过病理确诊的具有完整临床病例资料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探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在临床、影像、病理、治疗方面的特点。结果:检索文献17篇,入选病例23例。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年龄分布20岁-80岁不等。常见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胸闷、咯血,患肺听诊有湿性啰音,杵状指少见。实验室检查炎性指标升高。肺功能检查以限制通气功能障碍为主。影像学表现复杂多变,主要表现有斑片实变影、支气管充气征、磨玻璃影、结节影、胸腔积液、条索影,多累及双侧肺。入院初步诊断误诊率100%。所有入选病例患者均经活检病理学确诊。病理学改变表现为肺泡腔内肉芽组织形成,在空的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的泡沫巨噬细胞、间质淋巴细胞、浆细胞轻到中度浸润。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对糖皮质激素反应良好。激素减量过程中,若剂量不规范,易引起复发。结论:临床-影像-病理多学科合作诊断模式是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诊治模式。诊断及鉴别诊断是本病的重点,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是临床医师对本病早期做出诊断的关键,对于存在以下特点的患者需高度怀疑COP:(1)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发热为主。(2)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增快,病原学检查阴性。(3)影像学变化多样,病灶可呈游走性,见空气支气管充气征。(4)抗感染治疗无效,并排除其他引起继发性机化性肺炎的病因。(5)病理学改变表现为肺泡腔内肉芽组织形成,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的泡沫巨噬细胞。一旦病理表现为机化性肺炎,同时又有肉芽肿或坏死,则首先考虑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随着纤维支气管镜的普及,经皮肺活检技术的成熟,胸腔镜的开展,获取病理组织的手段越来越多,经过病理组织,可明确诊断。对于无法获取病理而高度怀疑本病的患者,应用诊断性治疗有效亦可确诊。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是必要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但糖皮质激素应注意减量,否则易引起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