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美学是在当代由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转型的背景下提出的包含生态纬度的美学理论形态,它包含着一种新的人文精神。它广泛吸收历史上文学、神学和东方古代生态智慧,加以综合。同时,生态美学也给美学学科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美学应该关注人、应该关注人的存在、人的生存状况。所以,美学不仅是人追求超越肉体自然生存状态的一种精神标识,更是对人的精神存在方式的一种诗性表达。
现代社会是生态美学诞生的特定历史语境,在这一时期,生态美学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方面,和谐审美观作为生态美学本质,是人类发展不同阶段上审美的最高追求。它是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美学原理和实践应用,生态自然观是它的哲学基础,生态科学则是对生态美学规律性的认识成果。生态美学的基本规律是:天人和谐。另一方面,人与自然能动相生的共生态,是生态美学的核心内蕴,蕴涵着丰富的天人合一的美学意味,为人类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可能性,这就是诗性智慧中的思维特征。本文正是从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试为生态美学开拓广阔的理论空间。
全文结构如下:引言,简要介绍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危机、生态学与生态美学的关系;主要是提出本文的主旨,即在生态美学这个理论领域中,如何探析生态美学的本质及其思维模式。
第一章,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论述生态美学的产生。梳理出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进程中引发的种种自然危害,进而自然地追溯到生态学的命名,提出其与生态美学的相同之处,即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自然考察的对象。生态学与各学科的联系促发了生态学的应运而生,该部分从中西方美学界以及美学学科自身寻求了生态美学产生的理论资源。
第二章,这部分主要论述生态审美及其理论困境,生态审美体现在体验性及生命特质两个方面,都是在确立人与自然间展现出的生命互感的和谐关系;然而因美学理论的局限,这种关系有可能回到复古主义、主客异化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老路上去,这就提出了生态美学发展的问题性。
第三章,生态美学的根本问题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美学的本质就是人与自然间的生命和谐。这部分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述:一、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和谐论思想。结论是“天人合一”把人与人在社会和谐基础上的终极境界升华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延伸和深化了生态美学的语境和底蕴。二、西方哲学中生命哲学体现的存在论哲学观。可以得出:西方生命哲学主张有机世界是一个和谐的生命整体。三、美学视角的生命自由观。由此可得,生命的自由与和谐是自然生态和谐的中介。四、联系以上三个方面,体现在生态美学中的生命和谐。因而,生命体验的生态审美活动是一个和谐结构。
第四章,生态美学的思维模式探究。审美体验有四个特性:情感性、直觉性、整体性和创造性。体验在本质上是情感性的,只有在情感中才能有体验。审美体验在很大程度上是直觉的,它在情感上发生于理性的审美判断之先。审美体验的整体性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在客体方面,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从关系和联系中进行体味。其二、在主体方面,审美主体以知、意、情统一的主体心灵投入感知和体验。审美体验本质上就是一种建构,它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向的建构过程。审美体验通过建构才具有创造性。这样,生态美学的思维方式与诗性智慧有着其同源性。本文主要论述直觉性与整体性两个方面,为了佐证它们的同源性,将进一步探析诗性智慧的思维特征。最后以诗性智慧作为契机,对生态美学思维模式进行反思。
结语部分总结全文,重申本文的写作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