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与回用中微滤平板膜和反渗透膜的应用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ai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膜技术在环保领域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微滤平板膜和反渗透膜在水处理与回用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如何降低膜成本材料,如何使膜技术与其他技术联用以提高出水水质,是膜技术应用研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以微滤平板膜及反渗透膜在水处理和回用方面的应用为例,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如下结果:通过无纺布和聚偏氟乙烯平板膜组件在相同操作条件下的对比实验,研究两种膜的过滤特性。结果表明:两种膜的膜生物反应器COD、氨氮平均去除率均大于90%,出水SS为零,浊度低于0.4NTU,膜过滤出水水质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三级排放标准。透膜压力变化表明在长期运行条件下,无纺布也适于作为膜生物反应器的过滤介质,其过滤机理为膜表面滤饼层形成动态膜,从而增强了膜截留能力。膜污染研究表明:无纺布膜阻力主要来自滤饼层(占总阻力的83.6%),经清洗后膜通量可恢复至94%。扫描电镜显示膜表面滤饼层较厚,结合膜阻力分析结果认为该滤饼层对膜污染和可逆性影响较大。对膜表面和膜孔中胞外聚合物(EPS)的化学分析及红外分析证实其中含有蛋白质和多糖物质,而且组分分析表明蛋白质是膜污染物EPS中的主要组分,在膜孔中的含量比滤饼层中还高。为了进一步提高产水水质,延长反渗透膜使用寿命,采用0.22微米孔径的聚偏氟乙烯膜生物反应器与反渗透技术联用。实验表明:进水COD浓度在500~800 mg/L,NH4+-N浓度在20~40 mg/L时,MBR对COD、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6.8%、89.0%。出水水质SDI、浊度、游离氯、SS满足反渗透进水要求。MBR出水经反渗透处理后电导率、硬度、碱度、Ca2+、Cl-1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8%、99.9%、91.1%、99.9%、96.5%。处理后水质的检测指标可以达到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采用0.2%HCl清洗液对系统进行循环清洗,能够有效去除膜污染,使膜通量完全恢复至初始值。以改性的无纺布超滤平板膜为介质对半导体加工芯片废水的处理与回用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影响平板膜过滤的因素,考察了动态膜与过滤阻力的关系;优化了稳定运行操作条件。经膜过滤后,出水水质电导率<20 us/cm,浊度<0.1 NTU,SS=0 mg/L,可溶性SiO2<52 mg/L,出水水质可再利用,硅粉得到了富集,达到了回收的目的。
其他文献
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是中国特有的栎林树种,也是中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主要优势树种之一。卯钉菇(Gomphidius viscidus)和臭红菇(Russula foetens)是在自然环境中与
针对OLAM兼有OLAP多维分析的在线性、灵活性以及数据挖掘对数据处理的深入性特点,在医疗保险系统中设计并实现了一个OLAM应用模型.该模型使用浙江省某市医疗保险数据库中2005
溪流倒木是指在河流中长度大于1m、直径大于10cm的死木。溪流倒木在森林河流中(特别是较小的河流中)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结构成分。该文综述了近30年溪流倒木的研究成果(主要来自北美),总结溪流倒木在河流形态、碳循环、泥沙与养分拦截、水生生境的形成、水生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生态功能,倒木的时间动态性与空间变异性,以及干扰(包括自然干扰与人为干扰)与倒木存留量及分布的关系。此外,该文也探讨了溪流倒木的生态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出现了不少在地铁隧道上方的基坑开挖,特别是相互间距离很小的情况,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隧道的变形,是值得摸索和研究的课题.在已经完工的上海东方
柱外部粘贴碳纤维布(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以下简称CFRP)加固,是一种安全、经济和快捷的加固方法,当今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工程中.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以
基于马尔科夫过程的强化学习作为一种在线学习方式,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单智能体环境中.但是由于强化学习理论的限制,在多智能体系统中马尔科夫过程模型不再适用,因此强化学习不
建立了一种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和三重四极杆质谱仪联用同时检测露酒中11种那非类物质残留量的测试方法。样品经处理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在7 min内完成分离,三重四极杆质谱
应用空间趋势面分析法研究森林景观空间格局,阐明其技术路线和工作步骤,并提出在ARC/INFO支持下的统一网格样点图上取样法。通过对不同景观要素生态潜力的定量化,对关帝山天然次生林区景
提出了快速原型制造软件系统的总体设计实施方案,并详细论述了系统开发中的各种关键技术,其中包括STL文件预处理(STL文件模型的缺陷的纠正即二级纠错处理)、采用VC多线程编程技
通过对细纱机三罗拉双皮圈后牵伸区中须条的运动、牵伸结构对须条影响的分析,概括了三罗拉后区牵伸的优化条件。列举了若干三罗拉后区牵伸元件和结构革新的专利申请案,分析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