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缩小家庭消费差距、促进社会共同富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在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比较突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象时有发生。医疗支付特别是大额医疗支出给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阻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医疗保险旨在减轻民众的就医费用负担,刺激家庭的消费活力;缩小贫富差距,提高社会福利。自2009年新医改政策实施以来,医疗保险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初步建立起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安全网,医疗保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是医疗保险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是否促进了社会公平?医疗保险是否缩小了家庭消费差距?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有关消费差距和医疗保险对消费影响的文献成果,为下文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奠定了基础。在现有不平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社区作为比较范围,构建了新的家庭消费差距测度指标。从Keynes的绝对收入假说出发,探究了医疗保险对家庭消费差距的影响机制,并将其归纳为保险效应和收入效应。然后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医疗保险对我国家庭消费差距的影响,对基本结果进行了深入的稳健性检验、中介效应检验和异质性检验,并得到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医疗保险对我国家庭消费差距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具体对医疗类消费显著,而对非医疗消费不显著;(2)医疗保险对家庭消费差距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保险效应实现的,商业健康保险的收入效应很小,而社会医疗保险的收入效应不显著;(3)医疗保险对家庭消费差距的抑制作用存在收入和健康水平的异质性,特别是对低收入家庭的作用不显著。为此,本文提出了完善医疗保险的政策建议:(1)医疗保险要更好地应对医疗需求的变化,在扩大覆盖面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实际保障水平;(2)对低收入家庭给予更多关注,提高低收入家庭的就医条件,大力推进健康扶贫工程;(3)加快推进大病保险制度建设,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多样化的健康保险产品,更好地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合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