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掺杂荧光碳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应用

来源 :闽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荧光碳纳米材料(FCNs)在生物成像、重金属离子检测、生物分子检测、光电材料等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合成了具有较高荧光量子产率、水溶性良好的FCNs,并将其成功用于环境中汞离子、L-半胱氨酸、碘离子和次氯酸的检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在油酸介质中,以酒石酸、柠檬酸和乙二胺通过溶剂热法一步合成了氮掺杂荧光碳量子点(N-CQDs)。通过透射电镜(TEM)、元素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荧光、紫外光谱等进行了表征。该N-CQDs粒径均匀,荧光量子产率(QY)可达42%。该N-CQDs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可用来检测环境中的汞离子、L-半胱氨酸和碘离子,构建了体系荧光“off-on”模式。  (2)上述以酒石酸、柠檬酸和乙二胺通过溶剂热方法一步合成的N-CQDs可直接用来检测环境中的次氯酸,构建了体系荧光“turn-off”模式。该N-CQDs对次氯酸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次氯酸对N-CQDs荧光的猝灭程度达到95%,次氯酸浓度与体系荧光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27μM,检测限为29.7 nM。  (3)在油酸介质中,以酒石酸和尿素通过溶剂热方法一步合成了荧光氮化碳纳米粒子(CNNPs)。通过透射电镜(TEM)、元素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图谱(XRD)、荧光紫外光谱等分析表明,该CNNPs具有交联状的氮化碳晶体结构,荧光量子产率(QY)达17.9%,可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次氯酸,构建了体系荧光“turn-off”模式。次氯酸对CNNPs荧光的猝灭程度达到93%,线性范围为0~30μM,检测限为13 nM。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综述了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方法和食品中添加剂的测定方法,以及非在线分离富集样品和在线分离富集样品的方法。实验利用毛细管电泳的胶束电动色谱模式,分析广西特色茶叶品种-金花茶和六堡茶中多糖的单糖构成和摩尔比例,利用非在线分离富集技术-固相萃取和分散液液微萃取与在线富集技术-场放大样品堆积预处理食品中的添加剂,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用超声波提取六堡茶中的多糖,加入乙醇使六堡茶提取液和金花茶浓缩液
锂离子二次电池是应用和开发前景较好的一种电源,改善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关键是选取充放电性能良好的负极材料。现在国内外商业化锂离子电池中的碳类负极材料已无法满足人们对高容量的需求,于是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寻找更高容量的新型负极材料上。本论文在详细评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Zn_2SnO_4和Mg-Sn复合氧化物负极材料为研究对象,运用差热及热重分析(TG/DTA)、X-射
学位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CapillaryElectrophoresisElectrochemiluminescence,简称CE—ECL)技术,是当今分析化学前沿领域中一种极具潜力的微分离检测技术。最近几年来,基于Ru(bp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主面展开: 一、采用电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膜,利用分子印迹膜的识别功能,分别制备了两种电化学传感器。 (1)采用电聚合法在金电极上制备了邻氨基酚异丙隆
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的碱性聚合物材料,近年来已成为质子交换膜研究领域中的热点。纯壳聚糖干膜在室温下的质子传导率极低,相当于绝缘材料。为此,本文对壳聚糖进行质子酸掺杂
摘 要:本文研究了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金融信用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挖掘方法,阐述了构建互联网金融征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应用细节,探讨了互联网金融征信系统建设面临的隐私保护、信用数据集成、信用数据分析难点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征信  一、应用大数据技术的互联网金融征信现状  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持续发展,诞生出许多新的服务模式,这些模式有利于破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