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驾驶风格的智能驾驶换道决策模型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slin50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车联网技术和无人驾驶技术的推进,以人工驾驶、网联车、自动驾驶车为代表的多主体参与的复杂交通场景逐渐成为现实。人车共驾中,智能车的决策行为一直以效率和安全为主要目标,却忽略其与驾驶人决策行为的一致性问题;且以往驾驶人的驾驶风格一旦确认后就不再发生变化,是稳定不变的,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驾驶人的风格随周边交通环境的变化存在一定的波动性。为寻求智能网联混合交通环境中智能车更符合驾驶人效益追求逻辑的换道决策行为,本研究以智能车换道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考虑车辆换道效用评价、车辆换道安全评价等指标,纳入动态驾驶风格表征方法,改进智能驾驶车换道决策模型,以实现更加高效、安全的换道行为决策。具体的,开展了以下三部分主要工作。(1)为剖析驾驶风格在不同驾驶环境中的变化规律,针对稳态和震荡两种不同的交通流环境,通过时间域内的驾驶行为特征分析,发现驾驶行为随驾驶环境变化而产生波动性。因此,在重点考虑驾驶行为波动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长短期时空域范围内的动态驾驶风格表征框架,以此来进行驾驶风格的量化表征。(2)对周边驾驶人行为的预测可为智能驾驶车辆换道决策提供更加充分的决策支持。为智能驾驶车辆提高换道决策的安全性,研究基于目标车辆驾驶人依据实时交通环境和其动态驾驶风格二者的匹配性做出换道决策的特点,将动态驾驶风格表征为驾驶风格画像、将实时交通环境表征为驾驶环境图,并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构建了一个双通道输入的复杂卷积神经网络结构进行训练学习。发现所设计方法在保持较高预测精度的基础上,能更好的控制错误预测换道行为的发生,为驾驶人自身换道行为预测安全提供了保障。(3)为使驾驶人在人车共驾时对驾驶状况的感知与智能车保持一致,让智能车能够模仿驾驶人的驾驶习惯,在传统博弈论换道模型的基础上,纳入了车道选择最大效用理论和动态驾驶风格表征方法,并提出换道安全风险评价模型进行换道安全约束,建立了考虑驾驶风格波动特性的车辆换道决策模型。为对模型进行适应性验证,实验采用SUMO仿真平台和Python语言进行车辆驾驶控制仿真。交通场景选取1800veh·h-1,2400veh·h-1,3000veh·h-1三种不同交通密度的高速公路环境。将该模型与LC2013和MOBIL模型进行对比,发现在微观和宏观层面,本研究所提模型都有更好的决策行为表现,特别是在较高密度交通环境中。综上,本文从驾驶行为规律分析、动态驾驶风格表征、驾驶人行为预测以及智能驾驶换道行为决策几个层面进行理论分析和建模研究,以期在智能网联混合交通环境中智能驾驶车辆更合理的换道决策行为能够提高行驶效率和安全性。
其他文献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路径主要有以大城市为主的集中式和以小城镇为主的分散式两种,其争议主要在于城市规模体系的合理化。一个国家城市规模体系的合理化,能够改善要素资源的配置,综合利用规模经济效益优势,这就要求各等级规模城市间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既要发挥大城市的辐射与集聚效应,也要注重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吸收与容纳功能,从而实现大中小各等级城市之间的统筹发展。本研究以城市人口规模作为划分城市规模等级的替代指
学位
台风是中国最为常见的几种自然灾害之一,其影响集中于夏季,每年都会给中国沿海地区造成数百亿甚至上千亿人民币的直接经济损失。沿海省份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经济活动最密集的地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一半以上。并且由于经济体量的扩大和台风强度的提升,台风对中国沿海地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所上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将“提升自然灾害防御水平”纳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在此背景下,研究台风对中国沿海地
学位
改革开放后,中国高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已呈现集聚发展的空间特征。根据新经济地理理论,产业集聚会产生知识溢出、劳动共享等正外部性,对区域竞争优势产生影响。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下,区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地方政府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借此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已成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问题。为此,本文通过梳理相关理论与文献,对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剖析。高
学位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是我国高等级公路结构中普遍使用的材料。在季节性冰冻地区,随着车辆载荷的激增和多变的自然环境,路面早期出现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实际服役过程中,会出现材料损伤和结构破坏,进而影响着道路结构使用寿命。其主要原因是道路结构设计中难以全面分析荷载—冻融耦合作用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影响,从而无法对结构损伤做出精准评价。为此应当研究冻融损伤对材料寿命的影响情况及水泥稳定
学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逐渐由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移,经济发展形势向好,城市房价加速增长,市场预期提高,引起了强烈的投资需求,致使住房逐渐脱离居住属性,形成房地产泡沫,金融风险升级。为了解决这类经济问题,我国先后提出了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力求去库存、稳房价,引导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稳房价的前提是平衡房地产供给与需求,在供给方面,政府严控土地供给,加强房地产开发和
学位
沥青路面在公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路面的病害频发和养护处治效果不佳却制约了其发展。裂缝是主要并且常见的沥青路面病害之一,它的出现导致路面承载能力和行车安全性下降,若不及时处理将引起更严重的道路损伤。采用灌缝胶填封是有效的裂缝修补手段,所使用灌缝材料的性能优劣与道路养护寿命、路用情况密切相关。因此,寻求性能优良的灌缝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灌缝胶的研究现状,存在灌缝胶制备工艺复杂、受热
学位
近年来城市交通拥堵不断加剧,交通系统能耗与排放日益增加。在“碳达峰、碳中和”策略的影响下,优先发展低碳、绿色的公共交通系统已经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各种政策的推动下,电动公交车已成为城市规模最大的公交车型。然而,电动公交车存在续驶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等问题,对公交的排班调度产生较大影响,阻碍了电动公交车的发展。为此,本文提出采用无线充电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推动公交车电动化进程具有积极作
学位
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大、封闭性强、车辆类型复杂的特点。一旦遇到恶劣天气,极易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或交通事故。当发生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时,能见度大幅降低,驾驶员行车视线受到干扰;当路面湿滑甚至结冰时,路面附着系数大大降低,也会造成极大的行车安全隐患。我国相关交通管理部门通常采取限速管理、封闭路段等措施以应对恶劣天气,但这些管控措施多依据工作经验,缺少科学的理论支撑。不合理的管控措施会降低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学位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数量的逐渐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严重,道路供给与车辆需求不平衡的矛盾逐渐突出。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此类现象的唯一途径,也是我国的根本国策。目前,实施公交优先的主要方法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为空间优先、时间优先及时空协调优先三大类。这些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公交车带来优先通行的权力,但同时也存在几个方面的不足。首先,现有的方法往往以直行公交为主,而忽略了转向公交对社会车辆造成的影响
学位
玄武岩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Basalt Fiber-Reactive Powder Concrete,简称BF-RPC)是一种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新型混凝土材料。与传统混凝土相比,预应力BF-RPC梁的抗弯强度与自重之比接近于钢梁,可以在满足强度的前提下解决钢结构的投资高、耐火性差、易锈蚀等问题,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应用前景。目前BF-RP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宏观性能方面,对微、细观的研究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