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莲胶囊是由金银花、金莲花配伍其它药味组成的复方中药固体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等功效。本文对其进行了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抑菌抗炎活性等研究。以总黄酮的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的方法考察了药材的提取工艺。对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提取溶剂种类和用量等四个因素进行优化,通过直观分析、方差分析等综合评价方法确定其最佳提取条件为:12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建立了银莲提取物的分离纯化方法。以总黄酮的回收率为指标,分别从静态试验和动态试验两方面考察了分离纯化总黄酮的效果。HPD30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总黄酮的静态吸附量为37.0 mg·-1干树脂,静态解析率为84.8%。最佳分离纯化条件为:银莲提取物水溶液30.0 mL(总黄酮浓度0.490 mg·mL-1),上HPD300大孔树脂柱(2x20 cm),以4 BV·h-1的速率吸附2次后,先用2 BV水,以12 BV·h-1的速率洗去杂质,然后用6 BV 40%乙醇,以12 BV·h-1的速率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溶剂,制得银莲提取物。该方法可较好的分离纯化银莲提取物中的总黄酮,总黄酮回收率达85%以上。通过测定不同处方的休止角和吸湿率,确定了银莲胶囊的制备工艺,即,银莲提取物、乳糖、微晶纤维素,按重量比52:24:24的比例混合,以80%乙醇作为润湿剂,按30%比例加入,制成软材后,过20目筛制粒,60℃干燥后整粒,再过60目筛除去细粉,即得粒度为2060目的颗粒,填入0号胶囊,制得银莲胶囊。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了药材及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其中总黄酮在0.0106~0.0634 mg·mL-1(r=0.9997)的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平均回收率(n=6)为98.8%,RSD为2.6%。结果:药材、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分别在109.7~113.2 mg·g-1、524.6~539.7 mg·g-1之间。所建立的UV法简便、快速、稳定,符合定量分析要求。建立了同时测定银莲提取物中绿原酸、荭草苷、牡荆苷、蒙花苷和木犀草素含量的高效夜相色谱法。其中绿原酸、荭草苷、牡荆苷、蒙花苷和木犀草素分别在0.290~11.6μg.mL-1(r=0.9998)、0.350~14.0 gg-mL-1(r=0.9997)、0.320~12.8μg·mL-1(r=0.9997)、0.280~11.2μg·mL-1(r=0.9995)、0.110~4.40μg·mL-1(r=0.9999)的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9.4%、105.6%、102.4%、103.2%、92.4%,RSD分别为2.6%,2.1%,2.8%,1.4%,1.5%。结果:绿原酸、荭草苷、牡荆苷、蒙花苷和木犀草素的含量分别在28.5~31.4、39.2~41.8、10.8~11.5、39.8~42.3、2.40~2.58 mg·g-1之间。经过方法学验证,建立的HPLC测定方法符合定量分析要求。建立了银莲胶囊中荭草苷和蒙花苷的TLC定性鉴别;绿原酸、荭草苷和蒙化苷的HPLC含量测定的方法。结果,以聚酰胺薄膜为固定相,分别以36%乙酸,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作为展开剂,荭草苷和蒙化苷均达到良好分离,在365 nm下检视分别显暗斑和黄绿色荧光斑点。银莲胶囊中绿原酸、荭草苷和蒙花苷分别在2.50~40.0μg.mL-1(r=0.9998)、2.70~43.2μg-mL-1(r=0.9996)、4.64~74.2μg·mL-1(r=0.9998)的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的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5.6%、102.5%、101.6%;RSD分别为1.8%、2.4%和2.2%。结果:绿原酸、荭草苷和蒙花苷的含量分别在2.74~2.82、7.36~7.62、12.7~13.3 mg·粒-1之间。采用管碟法考察了银莲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效果。研究发现银莲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优于短小芽孢杆菌及大肠杆菌,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是6.58mg·mL-1,表明银莲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通过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考察银莲胶囊的抗炎活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发现银莲胶囊高、中、低3个给药剂量组的肿胀度分别为15.9±3.93 mg、20.4+5.74 mg、24.1±4.03mg,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炎性耳肿胀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对炎性耳肿胀的抑制作用优于阳性对照组(双黄连胶囊组),为银莲胶囊的临床应用提供药理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