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琴17世纪诞生于欧洲,传入中国后起初由于供给数量限制,只被贵族阶级享用,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外贸易往来的频繁及民间文化的不断交流,慢慢渗透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来。改革开放以后,钢琴被寻常百姓熟知接受,西方音乐理论及写作技法也随着钢琴音乐的流传被人们所学习和了解。“学堂乐歌”运动中涌现出一大批的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随着运动的兴起在人民中广为传唱,钢琴作为当时运动中歌曲的主要伴奏乐器也随着乐曲的传播与深入人心,在中国站稳了脚跟。中国作曲家在不断学习,掌握西方钢琴理论及写作手法的基础上开始了探寻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之路的历程。起初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是以盲目地套用和照搬西方作曲理论创作而来的,最初的代表作为赵元任先生的《和平进行曲》。随着音乐家们不断地尝试及创新,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水平日渐提高,逐步走向成熟,一改原来一味照搬的状态,开始尝试进行中国化的改编。“文革”特殊时期钢琴音乐创作在夹缝中生存,革命题材、民族音乐的钢琴改编曲成为当时被默许存在的创作形式,并因此掀起了一阵改编创作的潮流。陈培勋祖籍广东,自幼受到了来自父亲及教会学校的正统音乐教育,对音乐的喜爱及丰富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致使其走向了钢琴音乐创作的道路。陈培勋一生创造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包括交响诗、协奏曲、管弦乐曲、宗教歌曲、舞剧等多种音乐形式。本篇文章在第一章介绍了陈培勋创作该五首作品的背景。系统性地对钢琴音乐在中国的传播、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广东音乐的独特风格、陈培勋的个人经历及这五首钢琴作品的简要情况进行了介绍。接下来第二章从这五首作品的曲式结构、调式调性的布局运用方面进行了剖析,展现了在对西方钢琴理论的深入学习及掌握后,陈培勋将中国古典的音乐风格用现代的传统技法进行的创新。陈培勋的钢琴改编创作既赋予古老曲调以新的生命又在另一个层面为西方音乐理论、钢琴演奏技、钢琴音色的丰富扩充了中国的元素。第三章对这五首钢琴的和声运用分析与研究,第四章对作品的艺术表现进行了阐释,第五和第六部分分别为五首钢琴作品的现实意义及演奏提示。中国钢琴改编曲在推动钢琴文化在中国的普及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钢琴音乐改编曲使古老的民族经典得以长久地传承,也使中国不同地区别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在全中国及全世界得以传播。是民族及世界艺术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