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国际恐怖主义的猖獗,全球范围内的暴力恐怖事件频频发生。尤其是“伊斯兰国”组织(ISIS)的兴起,结合了“线下”的军事恐怖袭击和“线上”高超的媒体宣传战略,将恐怖主义带入全新时代,国际社会已引起警觉。然而在国际反恐合作的当务之急,国内外媒体却相互指责对方“别有用心”、“双重标准”,以此为背景,本文欲探讨的是:国内主流报纸在报道国内外相似的暴力恐怖事件时,存在哪些方面的差异,试图分析差异背后的原因并分析“中央—当地—边缘”新闻场如何建构出国内视角下的国内外暴恐事件。本文以发生在2014年3月1日的云南昆明暴力恐怖事件和2015年11月13日的法国巴黎暴力恐怖事件为研究对象,以《人民日报》、《新疆日报》和《南方都市报》为分析样本,对三份报纸事发后半个月内共计105篇报道进行分析。从内容分析的角度考察了报道数量、报道篇幅、报道形式等方面的不同,从话语分析角度考察了典型样本中报道主题、结构形式、形容词运用、视角与聚焦、报道基调等方面的差异。此外,对生活在新疆的5个民族进行了深度访谈和阅报反馈调查,她们的观点作为文本分析的佐证,也给了我许多启发。分析发现,国内主流报纸在报道国内外暴力恐怖事件时,在报道数量、篇幅、报道文风、新闻用词、事件原因剖析、对现场的还原、报道立场、议程设置等多方面均存在差异。对此,笔者认为是我国媒体在外宣中注重国家形象、对内传播中以正面宣传为主、媒体为避免煽动民族情绪而欲营造和谐的“拟态环境”等因素决定了这些差异,而贯穿始终的因素在于——新闻媒介的意识形态属性。以三份报纸为代表的“中央—当地—边缘”新闻场在与国内政治场、经济场和其他场的双向互动中共同建构出中国语境中的国内外暴恐叙事。针对目前的报道状况,笔者从报道内容、报道方式和报道态度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期望国内主流媒体在把握对外宣传与舆论引导之关系,把握新闻价值与体现人文关怀关系的基础上,汲取国外暴恐报道中的精华,具有国际合作反恐的战略意识,使我国的新闻媒体成为反恐斗争的重要舆论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