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乐都番茄品种引进与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yufe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良品种、高效科学的水肥管理模式是设施蔬菜高效生产的关键,本研究针对青海省乐都区设施栽培的番茄品种较少,且品种的适应性、产量及抗逆性等方面参差不齐,水肥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开展设施番茄优良品种筛选和水肥耦合对设施番茄的形态、产量和品质以及植株水肥利用情况的研究,以期促进青海乐都区设施番茄生产的良好发展、提升种植水平,减少种植风险。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测定18个大果型番茄和5个樱桃番茄品种的产量和品质等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各番茄品种性状,其中大果型番茄品种中“德赛圣地”、“德赛裕宝”,樱桃番茄中“粉一郎”和“粉莎”产量和品质综合评分高,适宜在青海省乐都区推广种植。2.以“金棚美林”番茄为试材,以Hoagland营养液和水分滴灌量为因素应用二次正交旋转设计方法设定了T1(139%ETc、114%营养液)、T2(139%ETc、86%营养液)、T3(86%ETc、114%营养液)、T4(86%ETc、86%营养液)、T5(150%ETc、100%营养液)、T6(75%ETc、100%营养液)、T7(112.5%ETc、120%营养液)、T8(112.5%ETc、80%营养液)、T9(112.5%ETc、100%营养液)9种水肥耦合处理,研究水肥耦合对基质培番茄的形态、产量和品质以及植株水肥利用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水肥处理下,番茄对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多少的顺序是:钾>氮>磷,而不同器官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和分配率并无明显规律,在不同器官中氮元素吸收量表现为叶>果>茎>根,磷元素吸收量表现为叶>茎>果>根,钾元素吸收量表现为叶>果>茎>根。(2)灌水和施肥对番茄株高、茎粗、产量影响显著,T9处理的株高及茎粗显著高于其它处理,T2与T4的株高和茎粗相对较低。T9产量最大,为12934 kg/667m2;T4产量最低,为7952 kg/667m2。(3)番茄品质受水肥两因素影响显著。口感指标中T7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5.17%),T2处理最低(4.23%),有机酸含量T2处理最高(0.48%),T7处理最低(0.37%),T7处理表现出维生素C有最大值(37.02 mg·g-1),相较于T2处理的最小值超出19.5%,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的是T1处理(18.53μg·g-1),比T2处理的最低值超出5.31%,不同水肥处理中还原糖含量最高的是T9处理(34.60 mg·g-1),其次是T1处理(32.74 mg·g-1),最低的是T6处理(23.01 mg·g-1)。不同水肥处理对IWUE(灌溉水分利用率)和PFP(肥料偏生产力)影响显著,均表现为T9处理有最大值,施肥量相同时,IWUE和PEP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下降,而在相同的灌水条件下,PFP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这表明适当的灌水施肥均能促进PEP的提高。综合考虑形态、产量、品质及水肥利用效率等指标,对于青海乐都区基质培番茄栽培,最佳的水肥组合是灌水量为112.5%ETc,施肥量为N、P2O5、K2O养分供应量分别为9.82 g/株、3.17 g/株、13.88g/株。此水肥组合下有利于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高果实产量与品质,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与分配。
其他文献
【摘 要】多年来的一刀切模式的物理教学,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物理渐行渐远,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是当下物理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促成了当今的分层教学的基本理念,在我们的物理课堂上面对学生的学习差异实施分层教学,能够有效的帮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新课改提出了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展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反对一刀切,一律化,承认学生在发展中存在的差
通行能力是道路交通设施的重要技术参数,科学合理地设定通行能力对于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着重研究上海快速路连续流通行能力的计算技术方法,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已
对于一次性脑积水分流器质量的检测方式,国内采用较为常用的实验室器材对其质量进行鉴定,简便易取材,仪器成本低,但是跟国外较为先进的自动化检测专用设备相比还存在着人工检
以16-相正交幅度调制(16QAM)为例,分析比较了伽罗华(GF(2^m))域上m=1,2,4时,3种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在16QAM光传输系统中的性能.分析表明,无论在纠错性能还是译码效率方面,4进制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