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移植后难治性血小板减少严重影响患者生存,其发病机制目前并不明了,可能与免疫异常、骨髓微环境受损等相关。已有研究显示低剂量地西他滨能改善难治性血小板减少,但是机制不明。我们推断巨核细胞重建状态与骨髓微环境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相关,并且地西他滨可以通过ROS的改变来影响巨核细胞重建。该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会对血小板减少的诊治起到重要作用。方法:1、选择脐带血干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培养,体外构建原代巨核细胞培养体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原代巨核细胞培养过程中CD42+细胞表达比例、血小板释放、巨核细胞多倍体以及整个过程培养中ROS水平动态变化。2、为了探究干预药物地西他滨对巨核细胞的分化成熟促进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浓度干预药物地西他滨(1n M、10n M、100n M)对CD41+CD42+细胞表达比例、ROS和血小板释放的影响。改变干预药物地西他滨加药时间点,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的地西他滨加入时间点对原代巨核细胞培养过程中ROS的影响。结果:1、原代巨核细胞培养+12天CD42+细胞比例是(29.35±0.82)%,原代巨核细胞培养+14天CD42+细胞比例是(44.43±2.45)%(p<0.05)。原代巨核细胞培养+14天可以检测到2N、4N、8N、16N多倍体巨核细胞表达和血小板释放。同时,研究发现原代巨核细胞培养过程中ROS呈递增趋势(p<0.05)。2、在原代巨核细胞培养+7天加入不同浓度的地西他滨,研究发现:地西他滨10n M组CD41+CD42+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地西他滨1n M组、地西他滨100n M组(p<0.05);地西他滨10n M组ROS相对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地西他滨1n M组、地西他滨100n M组(p<0.05);地西他滨10n M组产板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地西他滨1n M组、地西他滨100n M组(p<0.05)。改变地西他滨作用时间点,在原代巨核细胞培养+7天加入地西他滨,ROS相对荧光强度高于在原代巨核细胞培养+1天、+4天、+10天加入地西他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成功建立原代巨核细胞培养体系。巨核细胞增殖、成熟及分化过程中伴随着ROS水平递增。地西他滨对巨核细胞的促进作用与浓度相关,可以在某一特定阶段增加ROS水平,最终促进巨核细胞分化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