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土资源是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在人民生活、城市建设、工农业生产中,水土资源和粮食、能源一样,是非常重要的经济资源。21世纪我国农业增长将面临极其严峻的水土资源形势。我国贫困山区面积广大,遍布全国东西南北,有许多共同特征;地表崎岖,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生态脆弱,水土资源稀缺,环境压力大等等。黔江区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贫困县,是我国的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贫困山区,位于我国腹心地区和中、西部过渡地带,地处渝、鄂、湘、黔四省市的结合部,又紧邻三峡库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该区的发展对密切我国东、中、西部的联系和促进整个武陵山区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调查和定点研究得基础上对黔江贫困山区的水土资源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并对水土资源的需求和发展进行预测分析,提出其开发利用战略。得到以下主要结果: 1.黔江贫困山区水土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资源稀缺且质量较低。降水集中,利用率较低;水资源在区域、年内及年际分配不均,造成资源利用上的困难。 2.根据多点回归建立起估算区境任一海拔高度年降水量的通式: Rz=1056.9+RλHz±ΔR 式中:Rλ为需要计算点年降水量的垂直递增率,单位为mm/m。ΔR为地貌订正值,单位为mm。 3.通过对黔江区多年降雨资料及地表水资源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将全区按水资源状况分为四个大区二个亚区,即西北蓄水灌溉区是严重干旱地区、阿蓬江沿岸综合灌溉区、西南蓄引分散灌溉区和森林涵蓄区,其中森林涵蓄区包括八面山林涵蓄区以及东南森林涵蓄区两个亚区。并分别根据各区具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水资源利用对策。 4.该区有黄壤土、紫泥土、红壤土、黄棕壤土、石灰岩土、冲积土、水稻土等7个土类,其中黄壤占总面积的80%以上。土层厚度与坡度呈负相关,而在母岩倾角大的地带,由于坡度大的增大以薄层土壤居多。而从宏观角度评价,黔江耕地的土壤养分可概括为缺氮贫磷适钾。同时采用农业生态区域法计算了本区土地潜在生产潜力。本区的光、热、水资源条件均较好,应用各种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技术,农产品的增产潜力很大。但是本区的土壤条件较差,极大的限制了气候潜力的发挥,如能增加对土地的必要投入,培肥上壤,作物的气候一士壤潜力还可能有较大增加。 5.在两个相似流域上进行了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治理流域较之非治理流域年径流量减少23.l%,侵蚀量减少32%,虽然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降低了33%,但由于耕地质量的提高,粮食单产却增加了 153二kg:蚕桑种植面积净增)]0 0.shin\毛收人达 1万元,种植业总产量值达到1.5万余元,较治理前种植业年总产值增加了225%。此外,在上述各种措施中,条带种植(生物梯化)愈来愈显示其良好的水士保持效果,综合1991~1994年计算结果,条带种植的经济效益优于其他各处理,1993年和 1994年条带种植处理的产投比,分别为2.54:1与1石:1。与传统种植法相比较,1996年条带种植的土壤侵蚀量分别较传统种植法减少82.21%、77刀9%与100刀%。通过以上分析,提出了黔江士壤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改良措施,包括:耕作措施(横坡耕作法、横坡垄沟耕作法、聚土耕作法等);坡面治理(坡改梯,筑梗砌楞,挖沿山沟、引水沟、排沟和灌水沟,修蓄水池、沉沙函);生物梯化(条带种植卜水利土壤改良措施(水利措施)等处理,并建立起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的施肥方法以及采取小春以养地为主,大春以用地为主用养结合的方式进行作物布局以培肥地力。 6.黔江区水土流失分布规律为:在平面分布上,水土流失西北部重于东南部;在垂直分布上,侵蚀面积和程度一般是低山大子中山:在季节分布上,5~6月水土流失最为严重。降雨集中、强度大、山高坡陡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该区水土流失的主要成因。 7.在大量实验统计数据基础上建立了植被控制水土流失作用的定量模型,该模型表明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M与林草覆盖率F呈指数回归关系,即: M=7375e—693F此外,植被拦滤泥沙量的计算模型为: 凸 M=7375(l-0991Fe4693F) 八M一3407.62(ha·句 8.通过对本区影响耕地需求量主要因子预测、农业用地需求预测的研究,提出黔江水土资源需求预测及发展战略,认为山区资源开发应树立自然资源价值的观念,加强资源开发的成本一效益核算,实行资源有偿使用的价格体系,促进资源管理部门向经济实体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