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AR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意义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q04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新生儿败血症血su PAR水平,了解其动态变化,探讨su PAR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月入住南华大学附属郴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病时间<24小时疑似败血症新生儿,最终确诊感染患儿65例(实验组)。根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分为败血症组和非败血症感染组;败血症组依据血培养是否阳性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根据病情转归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选取儿保科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实验组于发病第一天检测血培养,并于第一、四、十天检测血su PAR、CRP。对照组于入选时检测血su PAR、CRP。比较发病第一天不同组间及同一组不同时间点血su PAR、CRP动态变化,以发病第一天血su PAR绘制预测败血症的ROC曲线。结果⑴发病第一天败血症及非败血症感染组血su PAR及CR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组血su PAR高于非败血症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组CRP高于非败血症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第一、四天败血症组血su PAR均高于非败血症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十天两组血su P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四天败血症组血CR高于非败血症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十天两组血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败血症组第一天血su PAR高于第四、十天,与第十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四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组第四天血CRP高于第一、十天,与第十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一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败血症感染组第一、四、十天血su PAR、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⑷发病第一天死亡组血su PAR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CRP高于生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⑸血培养阳性组与阴性组发病第一天su PAR、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⑹以发病第一天血su PAR绘制预测败血症的ROC曲线,AUC为0.955(95%CI0.906~1.000,P=0.000),su PAR为10.76ng/ml时,诊断败血症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100%。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血su PAR水平升高明显,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高,死亡组su PAR明显高于生存者,有助于预测败血症及评估预后。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养老护理员传统培训模式的现状,从如何提高培训对象的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出发,综合分析养老护理员岗位需求,针对性地构建养老护理员综合培训教材和培训大纲。
近期,中科院金属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催化材料研究部研究员苏党生、博士研究生朱延松等,成功合成了三种有代表性的Fe/N/C催化剂,利用高分辨电镜、穆斯堡尔谱等表征技术
建立了动物源性食品(鱼肉、鸡肝、猪肉、虾肉、牛肉)中杀虫脒及其代谢产物4-氯邻甲苯胺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方法。样品在碱性条件下(pH≥11.0),采用乙酸乙酯均质提取
建立了在线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饲料中5种喹噁啉药物的方法。准确称取2 g饲料,用10 m L 0.1%盐酸-甲醇(1∶1)提取,提取液用0.2%甲酸稀释10倍,通过双三元液相色
制备了核-壳结构的TiO2@Pt复合纳米颗粒,并修饰于恒电位沉积的普鲁士蓝-壳聚糖(PB-CS)杂化膜表面,以固定葡萄糖氧化酶.由于TiO2@Pt复合纳米颗粒的引入显著增大了传感器的导电性
由于设计和施工缺陷,或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损伤、老化及使用功能的改变,需要对现有结构进行维护和补强加固,提高其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较常用的结构加固方法有粘贴钢板法和
以留学生生理学实验课教学作为研究课题,从留学生的背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肉制品中酸性橙Ⅱ、酸性橙Ⅲ、酸性橙AGT的快速分析方法。用含5%氨水的乙腈溶液对样品进行提取,采用弱阴离子交换柱富集净化,在ES
通过阐述生态住宅在住宅功能、节约资源与能源及满足人的生理、心理和情感需要等方面所应具有的适应性,对生态住宅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混合式教学主要任务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是学习理念的一种提升。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重要实验课程——“豆酱的生产与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