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研究柯林斯在《科学研究的第三次浪潮:专长与经验研究》①中提出的SEE理论——专长和经验研究,除了柯林斯的理论外,还研究了其余四位专家学者对SEE的批评或扩展,最后在此基础上揭示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以“专长”理论的转向为界,柯林斯前期思想是集中于引力波实验、建造TEA机光器等实验上发展起来的关于核心层、实验者的回归以及意会知识的理论,这些对柯林斯后期“专长”理论的转向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因为对上述实验的探讨,得出“对实验的完全复制”——根本是不可能的结论,从知识的产生到最后知识的制造、处理都是核心层“一手操办”的认识。而科学的“黑箱化”处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有利于科学知识的稳定性。即是,知识离知识的生产地越远,知识的确定性就越高。因为在知识的生产过程中涉及到了一系列的社会因素,但是最后呈现给公众的社会因素早已被过滤掉,只剩下科学知识的确定性。柯林斯前期思想中科学观和知识观是围绕意会知识的分类、转移、获取方法等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把核心层研究范围缩小到专家层面,研究专家的专长知识,以及其与公众的关系,这就转向了柯林斯后期思想。专长实则是意会知识的一种,意会知识具有的类别、性质、获得的方法对于我们认识专长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有一部分的意会知识可以转变成言传知识,这个是公众可以掌握专长的理论论据。专长的三个获取模型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在获取专长时也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形式获得,所谓的生活方式,就是需要我们和科学家一起到实验室中参观学习,和核心层科学家们一起交流讨论。“专长”规范理论研究,讨论技术决策应该建立在最大程度上的民主政治还是基于专家意见,柯林斯从专长的本质、分类、能力等方面阐述:应当限制参与技术决策的公众的范围。专家意见在当今社会还是有其特殊价值,但是为实现更好的技术决策,还是应该鼓励更多的具有基于经验的、未经资格认证的公众进入核心层。总之,权限是面向大众的,但是门槛是择优录取的。在研究柯林斯的“专长”理论的基础上,也对比了布莱恩·温(Brian·Wynne,下文简称温)、阿里·里普(Arie· Rip,下文简称里普)、希拉·贾萨诺夫(Sheila·Jasanoff,下文简称贾萨诺夫)这三位社会学家对《第三次浪潮》的回应,以及米歇尔·戈尔曼(Michael E.Gorrmam)对第三次浪潮理论的拓展延伸。最后在意会知识、“专长”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人工智能最后是否会取代人类?比较研究了柯林斯和德雷福斯的对于“具身化”观点的不同意见,柯林斯对人工智能的前景持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