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研究,国内的理论成果已经非常丰富。对此,国内绝大多数文献的研究范式主要是以运用西方现代信贷配给理论为“起点”,尤其是著名的基于信息不对称的S—W模型(Stiglitz&Wleisss,1981),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探讨,很少触及对信贷配给理论这一“起点”进行研究。本论文则完全放弃这一传统研究范式,即从“起点”入手,通过运用西方产权理论、信息经济学等现代经济理论重新构建一个分析信贷配给的“租值耗散—交易费用”框架,并运用这一新框架重新剖析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成因和应对之策。
论文总体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建立分析工具和框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研究内容。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的重点是在于介绍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及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现状。认为,中小企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信贷融资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性,但我国中小企业却一直面临着较为严重的信贷融资障碍。
第二章是国内外文献的理论综述部分,为论文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国外部分的文献综述旨在给出一个关于信贷配给研究的发展历程,认为,信贷配给的研究经历了两个明显的分界线:其一,是否承认信贷配给是一种长期的均衡现象;其二,是否考虑信息结构对信贷行为的影响。现代信贷配给理论既承认信贷配给是一种长期的均衡现象,同时又把信息结构纳入其分析框架,使得这些理论对信贷配给的解释具有了更为充分的说服力。鉴于此,论文欲建立的信贷配给分析框架也同样应该具备上述特征。
国内部分的文献综述旨在概括国内学者对中小企业贷款难成因的主流观点,认为,中小企业贷款难观点主要包括:银行市场结构论、所有制歧视(摩擦)论、企业规模歧视论、外环境缺陷论。
第三章构建了一个分析信贷配给的新框架—“租值耗散—交易费用”框架。认为,信贷市场存在着大量的交易费用,银行通过主动的向下控制利率,在导致租值耗散的同时也能带来交易费用的节约,因此信贷配给是银行权衡租值耗散和节约交易费用的结果。进而,论文根据上述思想建立了一个数理模型i*=Q0—k1/2(k2—q),并根据这一模型给出了缓解信贷配给的可行途径,同时在模型的基础上对抵押和担保机制进行了分析。为论文进一步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成因以及寻求缓解之策构建了一个分析框架。
第四章是具体运用“租值耗散—交易费用”框架对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成因的具体剖析。认为,我国的银行业市场结构具有明显的垄断特征,这种较高垄断程度的银行业市场结构表现在信贷市场上就是,具有垄断力的大银行的信贷供给曲线中的q值是相对较小的。另一方面,其一,我国中小企业的运行特点决定了银行在向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中的交易费用是相对较高的;其二,我国当前银行体系的所有制结构、治理结构和竞争结构,决定了我国的银行体系向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交易费用是较高的;其三,我国当前信用支持体系无法有效节约银行向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交易费用。以上三点均使得银行在向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中存在较高的交易费用,即k(k1,k2)值相对较大。从而,一个较小的q值和一个相对较大的k(k1,k2)值必然导致信贷配给均衡利.率i*=Q0—k1/2(k2—q)相对较低,整个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由此可能存在严重的信贷配给,即中小企业贷款难。进一步的,论文把这一观点和国内主流中小企业贷款难观点进行了比较,发现除了所有制歧视论(这一观点已逐步失去了生命力),其它观点均能在“租值耗散—交易费用”框架中找到支持。
第五章主要讨论了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上的租值分割问题,论文在“租值耗散—交易费用”框架基础上,给出了一个关于我国中小企业信贷市场运行特征的全景图。论文具体分析了银行、企业、银行从业人员、信用支持体系等信贷市场参与主体在租值分割中的行为特征,认为,中小企业较为严重的信贷配给导致了大量租值被置入公共领域,因此银行、银行从业人员、企业、担保机构等相关主体会通过各种方式以分割租值,不管这些租值分割行为是否合法或合规,我们都可以把其视之为相关主体间就利益分配和行为规范等方面达成的合约,并且大部分分割租值的方式都以隐性合约的形式存在。论文进一步认为,遏制如信贷腐败之类的为分割租值而衍生的隐性合约,单靠法律建设并不是治本之道,实际上法律手段只是让租值在各行为主体之间进行了重新分配,而治本之道还是在于缓解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信贷配给程度,由此减少置入公共领域的租值。
第六章旨在给出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思路。认为,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任何政策建议必须要有助于改善银行市场结构或节约信贷融资中的交易费用。因此相关的政策建议必然有很多,如完善担保体系建设等。论文有选择性的从发展我国民营社区银行的角度给出了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思路,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关系型贷款”和“中小银行优势论”的深入分析,认为,发展民营社区银行既有利于改善银行市场结构,同时又有利于节约信贷融资中的交易费用,从而有利于缓解我国的中小企业信贷配给。
论文的主要创新在于:
1.尝试性地引入产权分析方法,结合信息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成果,构建了研究信贷配给的“租值耗散—交易费用”框架。
2.运用“租值耗散—交易费用”框架重新解读了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成因和应对思路。
3.尝试性地把国内现有中小企业贷款难理论纳入到了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
4.在新框架的基础上结合隐性合约理论,描绘了一幅关于我国中小企业信贷市场运行特征的全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