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固体充填开采岩层移动规律及控制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84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固体充填是一种兼具固体废弃物减排和地表沉陷控制的煤炭开采技术,对保护矿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长期的开采,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已经步入深部开采阶段。而现阶段有关充填开采岩层移动的研究成果多以浅部工程为背景获得,从而限制了固体充填开采技术在深部资源开发中的应用。为此,本文综合运用相似模拟、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多种方法,对深部固体充填开采岩层移动规律及控制方法进行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采用耦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深部固体充填开采的覆岩移动、应力场和围岩破坏演化规律,发现:1)随工作面的推进,深部固体充填开采不同层位岩层的沉陷变化速率不尽相同,并以此为依据将覆岩的整体下沉分为加速下沉、逐步贴合、协同弯曲三个阶段;2)深部固体充填开采岩层内部下沉边界曲线呈现为指数函数形式,其形态随工作面的推进由陡峭逐渐变的缓和,并在岩层协同弯曲阶段取得稳定,最终呈现为下部极度缓和、上部陡峭的特点;3)随着工作面的推进,深部固体充填开采的应力场分布经历了从“单一力拱”到“双力拱”模式的改变,采空区边界煤体的承载应力经历了急剧升高——缓量释放的过程,充填体的承载应力则一直增加,局部接近原岩应力水平;4)深部充填开采顶板岩层主要呈现为充填体弹性地基上固支岩梁的承压破坏模式,覆岩破坏集中发生在工作面各推进阶段的开采边界处。由于充填体对顶板弯曲的限制,顶板仅在有限高度范围内产生局部破裂。总体来说,深部充填开采的覆岩结构形态在垂直方向上仍表现出“裂隙带+弯曲带”的“两带”特征。(2)模拟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深部固体充填开采地表沉陷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行深部单工作面充填开采时,地表最大下沉与工作面宽度、煤层采厚、充填体孔隙率近似呈线性增加关系、与充填率近似成线性减小关系;各影响因素极差归一化后的比较结果表明,在保障良好的充填质量情况下,工作面宽度对地表最大下沉影响最大,其次为充填率和充填体孔隙率,煤层采厚对地表最大下沉影响最小。(3)在分析模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揭示了深部固体充填开采的地表沉陷控制机理:深部充填开采中,在充填体良好的支撑作用下,煤层上方一定高度范围内的多层岩层将形成“复合减沉控制层”。在复合减沉控制层内,岩层的下沉范围迅速扩张,使开采变形空间在横向范围上进行延展,从而实现岩层纵上的快速减沉。复合控制层上方岩层的沉陷范围扩张程度显著降低,减沉效果明显下降。(4)根据深部充填开采覆岩完整性和层间接触性良好的特点,基于空间层状介质理论,以弹性地基板为边界条件,构建了深部固体充填的三维岩层移动与地表沉陷计算一体化模型;以下沉空间等体积传播假设、岩层下沉曲线相似性假设为基础,并结合深部充填开采的岩层内部移动下沉边界曲线,构建了深部固体充填的二维岩层移动与地表沉陷计算一体化模型,为分析深部充填开采后覆岩的移动响应变化规律提供工具。(5)通过相似模拟实验研究了深部地层中赋存巨厚坚硬岩层时,大范围垮落开采时巨厚坚硬岩层对覆岩移动模式的影响。在分析、总结相应的覆岩移动和破坏规律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局部充填强化覆岩中存在的不均匀碎胀支撑作用,进而保证巨厚坚硬岩层(强控制层)的长期稳定,以实现此类条件下开采的区域性岩层移动控制。提出的局部充填设计一般流程为:巨厚坚硬下方局部控制岩层判别—局部控制岩层破断距求取(确定充填面设计位置)—充填参数调整及模拟分析(以满足地表沉陷控制要求)。按照提出的局部充填设计流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局部充填设计参数对地表沉陷的影响,发现:在保证巨厚坚硬岩层不破断的情况下,固体充填面宽度和充填率的变化对地表下沉的影响较大;而固体充填面布设间距因被限制在巨厚坚硬层的破断距范围内变化,其取值的改变对地表沉陷影响相对较小。(6)通过引入基于层间叠合薄板假设条件的岩层移动预计影响函数,建立了适用于深部充填开采的地表沉陷预计模型,给出了其进行地表沉陷预计时开采空间函数的计算方法,并对相关预计参数取值的确定进行了探讨,同时结合唐口矿830采区的地质采矿条件,给出了预计模型的实际工程应用示例。
其他文献
石墨是21世纪一种新兴战略资源,用途极为广泛。石墨的片径越大,应用价值越高。随着大鳞片易选石墨资源开采趋于枯竭,细鳞片石墨逐渐成为未来主要利用的资源。传统的多段磨矿、多段浮选工艺是目前生产实践中回收该类资源的普遍方法,存在细颗粒石墨回收效率低、解离效率低、鳞片保护效果差和浮选工艺过长等问题。因此,开发高效的短流程矿物加工技术,将对细鳞片石墨矿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课题以黑龙江萝北地
注浆是岩土工程的各领域常用加固堵水技术,目前以恒压注浆为主,虽然解决了一定的问题,但是随着深部岩土工程和软岩工程的日益增多,常出现“低压难渗、高压跑浆、扩散不均匀”等问题。因此,需要解决难注岩体的注浆施工问题。脉冲注浆技术改变压力作用方式,可有效开启岩体微裂隙,增加浆液扩散范围及均匀性。目前,脉冲注浆技术已进行了相关工程实践,但未能明显改善现场注浆效果,缺乏对注浆原理这一科学问题的系统研究。为此,
页岩气成藏过程及富集机理的研究是页岩气高效勘探的基础。本文以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富有机质页岩为研究对象,基于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及系列实验测试,明确了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储层矿物组成,精细表征了页岩储层多尺度孔隙结构及储渗特征。综合低温热年代信息及盆地模拟手段,通过建立页岩气多尺度传输模型,恢复了页岩历经的构造埋藏-压实-成岩-生烃-抬升及其控制下的储集空间的演化历程,估算了末次生烃后的页
生命体的适应性定向运动行为是其生存繁衍的重要基本功能,仿生材料的定向运动的一般机制和运动功能的系统化设计是活性物质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往报道的大部分人工仿生系统难以同时具备运动方向可控与环境自适应性,在诸多人工仿生系统中,自振荡凝胶体系具有内驱动力和运动方向可控等优点,是研究仿生运动的理想体系。本文运用高分子水凝胶合成与表征、CCD运动观测追踪和傅里叶变换等实验手段和分析工具,在Belousov
煤矿底板突水事故研究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对煤层底板突水事故进行系统性分析,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底板突水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演化、危险源评价以及危险性动态评价方面亟待深入研究。因此,从系统安全工程理论出发,围绕底板突水危险源动态演化特征以及底板突水危险性动态评价两个关键科学问题,本文以底板突水危险源辨识为切入点,以“危险源分析→底板突水危险源演化特征→底板突水机理→底板突水危险源评价→底
学位
学位
深部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冲击地压灾害多发,严重制约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冲击地压是煤岩体应力与结构的突变,其孕育和发展过程通常涉及煤岩体裂纹扩展而诱发大尺度破断。因此,开展煤岩裂纹动态扩展过程的精准反演与刻画研究,对于揭示冲击地压致灾机理及实现可靠预警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场地质和开采条件耦合作用下,采掘空间煤岩体变形破裂过程复杂,存在着张拉、剪切或张剪复合多种断裂类型。目前,定量地震学的震源参数解较好地
学位
目前,煤炭在能源市场中的地位在短期内无法被完全替代,而我国浅层煤炭资源已近于枯竭。但深部地层高渗透压、高地应力、高地温的特点使得煤矿灾害发生率剧增。为减少采煤过程中的人员伤亡,有学者提出‘无人采煤’的概念。实现无人采煤需要大量技术支持,这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煤岩界面在线识别技术。太赫兹技术在近三十年内获得了迅猛发展,在众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使用太赫兹波识别煤岩界面尚处于有待探索的初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