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OSAHS患者舌后坠规律及其与OSAHS阻塞平面的相关性,探索导致OSAHS相应平面阻塞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OSAHS患者手术治疗的有效性。材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对照组(30±10)岁正常人66人,实验组(38±9)岁OSAHS患者24人(无鼻部阻塞、腺样体及扁桃体肥大者);2、MRI检查:测量两组舌体MRI矢状位正中影像软腭后间隙及舌后间隙的距离和舌背与软腭位置关系;确定OSAHS各患者舌后坠部位(中段、中后段或后段)、并对阻塞平面进行定位(软腭平面、舌平面或软腭-舌平面);3、PSG检查:测实验组病情程度(AHI)及缺氧(SPO2)程度;结果:1、对照组:正常人舌后间隙明显大于软腭后间隙;舌体与软腭相接触;2、OSAHS患者组软腭后间隙及舌后间隙与正常人组相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OSAHS组患者组软腭后间隙及舌后间隙与患者年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25、0.162,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p值均大于临界值,所以年龄与软腭后间隙及舌后间隙的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4、OSAHS的AHI分度与软腭后间隙及舌后间隙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96、-0.626,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p值大于临界值,所以OSAHS分度与软腭后间隙及舌后间隙的,呈负相关,有显著差异;缺氧程度与软腭后间隙及舌后间隙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01、-0.690,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p值大于临界值,所以缺氧程度与软腭后间隙及舌后间隙的相关性呈负相关,有显著差异。5、实验组:中段后坠50.0%(12例),中后段45.8%(11例),后段4.2%(1例);6、实验组:软腭平面阻塞62.5%(15例)、舌平面4.2%(1例)、软腭舌平面33.3%(8例)。结论:1、舌后坠是有规律:先前中段后坠,渐发展为中后段后坠,单纯舌后段后坠少见。2、舌后坠的部位及后坠的程度与AHI及缺氧程度有关;3、软腭平面阻塞的几率比单纯舌平面阻塞的几率高;4、导致软腭平面阻塞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舌中段或中后段后坠引起的,而不是软腭本身,所以解决舌中段、中-后段后坠问题可能是解决软腭平面阻塞主要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