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辩证思想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u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思想中意蕴精深的哲学观,散见于《论语》及《中庸》等著作的许多言论和主张中,尽管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还没有以系统的理论形式出现,但我们仍可以从那些零碎的、片断的文字材料中探索到其辩证思想的奥赜。本文试图从孔子治学辩证法、中庸辩证思想、治国辩证法、人生辩证法四个方面,挖掘孔子思想中丰富的辩证思想内涵,以期对孔子思想的哲学范畴作一系统的梳理和勾勒。 孔子治学的辩证思想主要见于其《论语》中有关学与知、学与思、学与习、教与学、博与精、知与行等六个方面的言论。孔子认为的“知”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虽自承“我非生而知之者”,但“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倡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治学态度;孔子倾其大半生致力于教与学,真正的“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孔子论及学与思的关系时,反对惟学不思的罔知,惟思不学的懈怠,主张学而思和思而学。在阐述教与学关系时,孔子主张老师亦教亦学,要与学生们的学习结合起来,以达教学相长的双赢;他还提倡不类而教和因材施教。孔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辩证的教学理念,时至今日,仍值得借鉴。 中庸之说首倡于孔子,是儒家认识世界和处理社会事物的方法论原则。本文从辩证观点出发,对中庸重新加以考察,力图比较全面的揭示儒家中庸观的内在合理因素,阐述了“叩其两端”与“和而不同”的方法论。“叩其两端”是指从“两端”入手,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寻动态平衡的契机,随时应变,通权达变而达致用中之效。“执两用中”意即不倾向于任何一端,而使过与不及相为济补,相反相成,达到对立两端的辩证统一,形成无偏不颇的和谐状态。“执两用中”、“过犹不及”两个层面的提法,反映了中庸思想对事物所处平衡状态、如何维持这种平衡以及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平衡的认识。“和”与“同”本是春秋时期常见的两个哲学概念,孔子扬弃了史伯、晏婴的和同之辩,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新命题。本文分述“和”、“同”、“和而不同”的含义,认为“和”就是保存差异性与多样性共存的和谐,甚至是矛盾双方的共存,相反相成,从而达到整体利谐;“同”则是要求绝对的一致,不容许不同意见和差异的存在。孔子“和而不同”的方法论就是主张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容许不同事物和不同意见的存在,坚持保有个体事物性格之下的和谐统一。“和而不同”是一重要的辩证的原则,更含蕴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其次,论述了“和而不同”的方法论在认识和处理君臣关系、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出仕与隐居的关系、富贵与贫贱的关系以及如何认识和对待礼的问题上的具体表现。指出作为人类辩证思维的开肩阶段,中庸方法是后来辩证法的源头之一。 本文从“德本刑用”、“宽猛相济”、“富民教民”、“使民以时”、“因革损益”五个方面论述孔子治国的辩证法。 孔子的辩证思想的内容很多是偏重于说明人生伦理的,本文从“文与质”、“哀与乐”、“人与环境”三个方面论述孔子的人生辩证思想。人生哲学是孔子辩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孔了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他文献
希克从宇宙的宗教含混性之处境出发,对世界各大宗教信念和经验进行了现实主义的分析,并以宗教的方式而非自然主义的方式解释宗教,提出宗教多元论的核心假设“终极实在”。希克以
学位
哲学史上,门德尔松曾经煊赫一时,他甚至比康德更值得称道,但是现在康德大名鼎鼎,而门德尔松寂寂无名。那个卓越的门德尔松确实留给我们,也留给康德一笔可观的财富。本文拟从门德尔
学位
李仪祉水土综合治理的水利思想是环境哲学研究的典型范本。李仪祉不但是中国近代以来著名的水利专家,为中国的水土综合治理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是中国著名水利学家和地学哲
本心是陆象山思想体系的核心范畴。他将本心置于其思想体系的中心,着力探讨如何发明本心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做工夫的问题。本文以本心为主线,从三个方面探讨象山先生的心学工
20世纪末,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急剧增长,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如何快速有效地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抽取出潜在的
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计算了以纯铝为中间层材料,通过真空热压扩散焊获得的Si3N4/金属接头中的残余热应力分布。接头中Si3N4一侧外表面、特别是四条棱边处具有比其内部高的张应力,在所计算
自由问题是西方哲学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也是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十七世纪荷兰伟大的哲学家——斯宾诺莎,在继承理性主义先驱——笛卡尔的思想基础上,致力于人的理性方面
学位
梁漱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他一生致力于解决人生问题与社会问题。而他晚年的著作《人心与人生》正是对他人生问题研究的高度总结,是梁漱溟先生一生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