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毛姆作品《在中国屏风上》和《彩色的面纱》中的中国形象进行了分析。威廉·萨姆赛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他一生游历甚广,曾于1919年来中国旅行,并以他的所见所闻为题材创作了两部充满了异国情调的作品:《在中国屏风上》(On the ChineseScreen)和《彩色的面纱》(The Painted Veil)。 相对于其它远东旅行,中国是毛姆的重要驿站之一。毛姆作品《在中国屏风上》和《彩色的面纱》中的中国形象和中国人形象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在毛姆的心中,中国仍然停留在辉煌的古代,并充满了异国情调。因此,他对中国充满了期待。另一方面,毛姆这两部作品中的中国形象更多是贫穷、落后和肮脏的;中国人则是充满欺骗和停滞不前的。中国人口众多,而且吸食鸦片成性。事实上,毛姆眼中的古老辉煌的中国形象,透露了他对英国现实的不满,他试图从中国这片理想的乐园中寻找一种心灵的慰藉,体验早已失落的、纯净的中国式的田园生活。同时,毛姆始终没有摆脱西方社会根深蒂固的东方主义的影响。鉴于此,他塑造的中国形象掩盖了鸦片贸易的恶行,同时也为殖民统治提供了正当的理由。
从某种程度上说,任何一种异国形象都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民族对异族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异国文化在本国的介绍、传播、影响和诠释情况,同时也折射出本民族的欲望、需求和心理。毛姆作品中所塑造的中国形象,是由英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出来的,烙有英国人自身存在的印痕。而且,毛姆的这两部作品也充满了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偏见。他描述的中国带有西方文化帝国主义心理和殖民主义偏见,并不是真正的中国。事实上,在毛姆中国形象的背后,透露出毛姆的深层心理,即:毛姆试图通过对中国这个“他者”的言说和建构,实现“自我”身份的确立和提高。本文以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毛姆作品《在中国屏风上》和《彩色的面纱》中的中国形象。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仔细分析了中国形象产生的原因、形象塑造者的文化帝国主义心理、以及形象塑造者对中国文化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