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杂志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305879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杂志是20世纪初留日四川籍学生在东京创办的一份进步刊物。它以“输入文明,开通民智”为宗旨,对外坚决反对西方帝国主义各国对中国的疯狂侵略,对内无情地揭露清政府的卖国罪行,并针对四川实际,号召四川人民行动起来,救亡图存,因此,深受读者欢迎。每期均再版发行,从而成为当时中国最革命最进步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四川》杂志的创刊及发行离不开吴玉章、雷铁厓等早期革命党人不遗余力、不畏艰险的付出。《四川》杂志创刊时,吴玉章正在日本国立大学预科岗山第六高等学校工科求学,为了集中时间和精力办好《四川》杂志,吴玉章向校方称病请假一年,全力投入杂志的创办。雷铁厓作为《四川》杂志的主笔之一,其《警告全蜀》一文以犀利的语言,详细地分析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本质以及中国所面临的危险局势,无情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本质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在中国人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警告全蜀》对“偏处西陲,素与外省不通声息”的四川人民敲响了民族危亡的警钟,使四川人民深受鼓舞,也对全国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四川》杂志是一个综合性的革命刊物,它内容丰富,体例多样,图文并茂,每期的栏目设置基本相同,计有图画、论著、译丛、时评、杂俎、文苑、小说、演说词、附录、来稿、每月大事纪要等栏目。不同的栏目设置,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除了政论性文章之外,《四川》杂志所刊载的时评、文苑、小说等也都处处体现着《四川》杂志的创刊宗旨。此外,如《英国氢气球远乘之好果》《德意志潜航艇已成功》《马铃薯之剥皮机器》等文章则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意在输入世界文明,扩大读者眼界。《四川》杂志的发行,敲响了“西南半壁警钟”,其内容特色和时代意义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输入文明,开通民智——呼唤人民觉醒;二是揭露列强环饲,痛陈瓜分危机——号召救亡图存;三是文学作品,形象鲜明——反帝爱国入脑入心;四是介绍新科技——引领现代文明。在辛亥革命前夕,《四川》杂志与《滇话报》《云南》等一起,义无反顾地担当起了宣传革命的重任,促进了巴蜀地区人民的觉醒,使革命的思想深入人心。虽然只出版了三期,但是,它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仍占有一席之地。
其他文献
<正>目前,北京、上海等城市大力推进整合区域内的医联体建设,将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医院组成一个庞大医疗联合体,并在提高基层医院门诊统筹报销额度等
主要运用序贯访谈、扎根方法展开研究,探讨构建移动互联背景下的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模型,提出地方高校学报在移动互联的环境中建设特色栏目应采取的措施:学校政策方面,
饮食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诉求,直接影响到社会和谐发展,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食品质量安全备受关注。而针对食品安全检测的相关技术水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所谓个性阅读就是指个性化的阅读理念和模式,重点强调的是阅读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主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人们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并进行社交、学习、娱乐、交易等活动,网络成为内容产品、服务、
水稻优质大米的产业化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基于从水稻优质米产业化经营的意义、发展模式和正确观念等分别进行研究和分析。
<正>1946年的4月,《大公报》记者曾敏之在采访周恩来之后写了《谈判生涯老了周恩来》。文章写道:"重庆真是一个谈判的城市。"周恩来深沉地回忆着说:"差不多十年了,我一直为团
《商务风》是云南省知名的财经类期刊杂志社,自2006年创刊以来,在商务厅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众多非时政类的期刊已逐步完成“事转企”制
文本的个性解读是文本阅读的必然结果。文本意义的形成是文本中的“隐在读者”和“召唤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个性介入的文本阅读本身是不存在的。但阅读教学不同于一般
<正>机关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