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播和控制感对全球温暖化成因判断的影响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r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几年,“史上最热夏天”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而到了2013年,此项“记录”再一次被刷新。就以上海为例,单是7月份的高温日就高达24天,据上海发布(新浪微博)报道,上海2013年夏天最高气温达到过40.6摄氏度,在翻阅过去百余年的气象记录后发现,是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天。在感受着热情的阳光的同时,人们不禁会抱怨“这天气到底是怎么了?”在这抱怨之下存在着的本质问题其实是“全球变暖”。人们不断地讨论着全球变暖是否真的存在,而又是否真的在存在着恶化的情况;与此同时,到底是温室气体加剧还是太阳运作周期使得天气变得让人如此煎熬也成为一种聚焦。事实上,在学界全球变暖虽然是普遍公认的一件事情,但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显现慢慢发展并没有定论,而《环境学导论》上,则将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都列举了上来,人为因素如:植被遭到破坏、温室气体排放等;自然因素如:太阳活动周期等[1]。在这背景下面,新闻报道对于全球变暖这个问题也是众说纷纭。那么,作为受众,在面对环境新闻的传播的时候是怎么做出自身的判定,他们赞同哪一方的观点,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他们对于此类问题世界观的建立,成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讨论话题。此项研究将不仅包括新闻学、传播学,还将包括心理学、环境学等学科,据笔者了解,环境学与新闻传播学的融合,始于19世纪的资源保护运动,是在美国兴起的,并且在上世纪的60年代最终走向成熟。此次研究将使心理学和环境传播学再融合,成为更细化的一部分。研究将使用问卷调查方法,运用单面论据的信息文本、控制感量与原因判定的关系,来考察控制感、信息内容等因素,对于全球变暖相关问题理解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内容的不同以及个人控制感高低会影响对于全球变暖成因的判定。主要表现为:(1)控制感高的被测者认为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人为因素,而控制感低的被测者则认为是自然因素;(2)阅读自然因素导致全球变暖的被测认为是自然因素,而阅读人为因素导致全球变暖的被测者则认为是人为因素;(3)在控制感-信息类型交叉因素中,控制感对于信息判定的重要性高于信息类型。实验证明,控制感作为人心理的杠杆,在面对全球变暖成因这样的存在争论的科技信息,存在了比较明显的作用。
其他文献
“真人秀”节目创始于20世纪90年代,受到观众的欢迎,并逐渐在全世界流行。关于真人秀节目的定义各家各派都有不同的看法,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尹鸿教授认为:电视节目中的真人秀,是参与者要在规定的情景中,为了某一个目的,按规则所进行的竞赛活动。  陈芝认为真人秀中的“真”即真实性,“人”即人物,要有个性,“秀”就是指艺术加工。周雪涛、杜晓琳认为真人秀节目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电视娱乐节目,是假定情境中的真
在全球市场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银行品牌不仅要与国内银行品牌进行竞争,更将登上世界舞台,与其他国家的银行品牌进行角逐。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跨国公司品牌之间的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