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体外评价双源CT定性和定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能力,为影像学诊断和临床诊疗提供形态学和病理学依据。材料方法从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尸体取心脏标本14例,去除心包,剪断连接在心脏上的气管、食管等累赘物及出入心脏的大血管,使心脏标本外形整洁,表面标志清晰。将冠状动脉从14例心脏标本上取下,结扎冠状动脉末端及其分支。从冠状动脉开口处注入对比剂,对冠状动脉进行0.6mm层厚横断面增强扫描。根据斑块中钙化出现比例和斑块CT值将斑块分为三型: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采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技术和横断面重建等方法观察和计算冠状动脉狭窄。对经过增强扫描的冠状动脉进行标准病理切片,病理分型和病理所测冠状动脉狭窄作为对比标准。结果病理切片发现105个斑块,88个斑块被双源CT检测,双源CT对检测所有斑块的敏感性为83.8%(88/105),对检测早期斑块(I-III型)和晚期斑块(IV型-Vc型)的敏感性分别为20%和90.5%,对检测III型、IV型、Va型、Vb型和Vc型斑块的敏感性分别为40%、87.5%、80%、92.7%和87.5%。钙化斑块主要与Vb型斑块相对应,混合斑块主要与IV型、Va型、Vb型和Vc斑块相对应,而非钙化斑块主要与III型、IV型、Va型、Vc型斑块相对应。钙化斑块、混合斑块和非钙化斑块的平均CT值(分别是:402.2±104.3 HU、172.7±48.6 HU和48.9±33.2 HU;P<0.05)有明显差异性。IV型、Va型和Vc斑块的平均CT值(分别是:60.9±48.7 HU、61.4±43.0 HU和80.3±53.8 HU;P>0.05)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性。Vb型斑块的平均CT值(380.4±116.9 HU;P<0.05)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斑块。以脂质为主的斑块(IV型和Va型)和以纤维为主的斑块(Vc型)的平均CT值(分别是:61.1±14.5 HU和80.3±53.8 HU;P>0.05)没有显著的差异性。与病理对比,以段落为基准分析,双源CT对诊断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94.1%、95.7%、88.8%和97.8%。双源CT在定量所有斑块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方面与病理切片有很好的相关性(r=0.9;P<0.05),双源CT在定量钙化斑块、混合斑块和非钙化斑块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方面与病理切片有很好的相关性(分别为:r=0.9、r=0.99和r=0.9;P<0.05)。但是,与病理对比,双源CT低估了非钙化斑块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6.2%±1.6%;P<0.05),高估了钙化斑块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6.4%±6.8%;P<0.05),对定量混合斑块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较高(1.1%±2.2%;P=0.1)。双源CT在定量轻度钙化、中度钙化和重度钙化斑块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方面与病理切片有很好的相关性(分别是:r=0.9、r=0.9和r=0.8;P<0.05),与病理对比,双源CT高估了轻度钙化、中度钙化和重度钙化(分别是:3.2%±2.0%、4.9%±4.7%和14.7%±8.2%;P<0.05)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双源CT对定量轻度钙化和中度钙化斑块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高于重度钙化斑块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结论1.双源CT增强扫描能够检测不同类型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对晚期斑块(IV-Vc)的敏感性较高。2.斑块的平均CT值能够代表斑块的主要成分,且与病理分型有很好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DSCT能够区分晚期斑块。3.双源CT对诊断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有较高的准确性,这将为DSCT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资料。4.双源CT在定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方面与病理切片有很好的相关性,然而,双源CT对定量不同类型斑块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不同,这将为临床医师诊断冠心病和制定冠心病人的介入手术提供重要参考信息。5.双源CT在定量不同类型钙化斑块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方面与病理切片有很好的相关性,双源CT对定量轻度和中度钙化斑块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