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淫羊藿属(Epimedium L.)为正处在活跃分化之中的分类群,其分类研究是分类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最新统计显示,淫羊藿属共57种6变种,受认可的有45种1亚种2变种。淫羊藿属植物形态变异往往复杂,不仅表现在营养器官,也表现在花部器官,而且各类群间的界限模糊,系统关系混乱,有许多地理上的替代和过渡。部分类群的描述和物种界定存在诸多疑问。为解决这些分类难题,本研究对物种概念进行系统梳理,并结合标本和文献查阅,于花期对疑难类群进行系统形态观测。探讨物种概念和物种界定,重点对天门山淫羊藿、镇坪淫羊藿和金城山淫羊藿、紫距淫羊藿开展形态变异式样分析和分类学描述修订。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物种概念的梳理。物种是生物多样性、分类学和进化的单位。而物种概念做为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是该领域最受争议的问题。通过文献查阅发现有超过30种物种概念,本文主要阐述了现下较为流行的9种:生物学物种概念、遗传学物种概念、进化物种概念、系统发生物种概念、生态学物种概念、分类学物种概念、形态-生物学物种概念、核相容性物种概念和包容性物种概念。不同物种概念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什么是物种”,但是由于自然界物种的复杂性,且几乎所有的物种都处在不断的进化中,加之受到专业的限制,至今还难以建立一个统一的,可操作的完美物种概念。2.天门山淫羊藿的形态变异及讨论。以往认为,花部性状在淫羊藿属通常较为稳定。天门山淫羊藿原始文献描述其花瓣为短而钝的距,内萼白色。但野外居群调查发现,其花瓣具有四种类型,分别为头盔状、圆锥状、短距和长距类型,且为连续变异。花瓣大小、花瓣与内萼片相对大小也随之连续变化。头盔状和圆锥状花瓣类型的花为小花(直径约0.8 cm),花瓣短于内萼片或与内萼片等长。短距花瓣类型的花为中型花(直径约1.2 cm),花瓣稍长于内萼片。长距花瓣的花为大花(直径约2.5-3.5 cm),花瓣远长于内萼片。此外,内萼片的颜色应为淡黄绿色或淡黄白色。最后,对天门山淫羊藿花瓣高度变异的原因及其对分类上的启示进行了讨论。3.镇坪淫羊藿和金城山淫羊藿形态差异和种间差异讨论。在文献整理和标本查阅的基础上,选取镇坪淫羊藿和金城山淫羊藿共11个居群进行野外花期的形态观测和比较研究。对株高、序轴长、花梗长等19个数量性状和内萼片形状、花瓣颜色等19个质量性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镇坪淫羊藿和金城山淫羊藿除了内萼片存在明显差异外,其株高、序轴长、花梗长、花瓣颜色等性状的差异也较为明显,支持镇坪淫羊藿和金城山淫羊藿为独立种。此外,镇坪淫羊藿和金城山淫羊藿种内居群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给部分居群的物种界定带来较大挑战。结合地理分布信息和聚类分析,本研究认为居群SCLW为镇坪淫羊藿-金城山淫羊藿过渡类型。4.紫距淫羊藿的形态补充描述。基于野外观测,紫距淫羊藿主要形态性状的变异范围均远超出物种发表时的文献描述,如株高12.0-68.0 cm变异,大幅度高于原始描述的12 cm;居群内结节状根茎和细长根茎并存,且两种类型的个体数量相当;其余性状,如叶长、叶宽、花序轴长、花色变异等都呈现丰富的变异。此外,补充描述了紫距淫羊藿的果实和种子性状:蓇葖果长8-13 mm,内含种子2-11粒,种子含有油质体。本文对天门山淫羊藿、镇坪淫羊藿和金城山淫羊藿、紫距淫羊藿进行了基于居群的野外形态调查和观测。分析和讨论了天门山淫羊藿花部特征描述上的疑点,明晰了镇坪淫羊藿和金城山淫羊藿的形态特征和种间差异,补充描述了紫距淫羊藿的形态特征。进一步完善了淫羊藿属的分类,并提示淫羊藿属植物的形态变异较为丰富,广泛且深入的野外调查仍是未来研究的基础和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