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平均10个成年人中有2个患者。高血压的特点为血压持续升高,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它不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而且给家庭带来严重经济及精神负担,社会危害严重。由于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不仅引起血压的水平持续攀升,而且对人体的心、脑、肾等器官造成严重的损害。在高血压治疗方面,临床上主要依赖药物进行有效控制血压,但是难以彻底根治,是目前医学界的一项技术难题。针刺手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手段,其在许多疾病的控制及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已被临床证实并被社会认可。课题组前期的工作研究成果表明,采用针刺捻转补泻手法进行治疗,并对高血压控制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并且得到实验数据的验证。但是,针刺手法对于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理及调节过程目前是个黑箱问题,它如何激发中枢神经系统参与血压调节过程是目前研究的难题及重点,缺乏成熟的理论及实验支撑。其中,脑功能成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作为成熟的影像技术,可准确观测针刺对高血压中枢脑区活动区域的激活状态。并通过进一步检测脑区中神经递质的含量变化,为研究不同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高血压降压效果提供技术方法和新的思路。目的:本研究以自发性高血压为研究对象,应用PET脑功能成像技术,以太冲穴为主要针刺穴位,对脑区葡萄糖代谢和血流动性进行观察,筛选出关键靶脑区。并运用ELISA及RT-PCR检测方法,探查小脑组织中的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NE)、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以及重要关联受体5-HT1a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捻转补泻为最基本手法进行干预,揭示中枢网络整合系统进行调控血压机制,以此为高血压防治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方法。方法:将SHR大鼠40只9周龄SPF级雄性,WKY大鼠10只,9周龄SPF级雄性,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捻转补法组、捻转泻法组,每组10只。WKY大鼠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取“太冲穴”(双侧),用0.16mm×7mm针灸针直刺1-2mm。各组操作如下:①空白组:每日抓捉刺激。②模型组:每日抓捉刺激。③针刺组:针刺太冲穴,留针20分,期间不行手法。④捻转补法组:针刺太冲穴,以右手为刺手,大拇指向前用力捻转,轻力向后退回,捻转幅度为360°/次,60次/分,持续捻针3分,留针17分。⑤捻转泻法组:针刺太冲穴,以右手为刺手,大拇指向后时用力捻转,轻力向前退回,捻转幅度360°/次,60次/分,持续捻针3分,留针17分。各组共治疗28天,每隔6天休息1天,每日治疗1次。血压测量大鼠尾压,每天上午针刺前1天及接受针刺刺激的第1、8、13、18、23、27d测量血压,每次连续测3次,取平均值。针刺28天后进行PET检测,期间大鼠禁食24小时的状态;次日取大鼠的小脑组织,应用Elisa法及RT-PCR检测各组大鼠NE、5-HT、NO的含量及5-羟色胺1a受体表达水平。结果:1.各组治疗前后血压观察状态在血压方面,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捻转补法组、捻转泻法组的大鼠收缩压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针刺前,模型组、针刺组、捻转补法组、捻转泻法各组之间收缩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针刺后第8天开始至27天,针刺组、捻转补法组、针刺泻法组血压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自针刺后第8天开始至27天,捻转补法组、捻转泻法组与针刺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自针刺后第13天开始至第27天,捻转泻法组均比捻转补法组血压降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大鼠小脑组织中NE、5-HT、NO含量及5HT1a水平表达针刺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捻转补法组和捻转泻法组小脑中NE含量显著升高(P<0.05),5-HT、NO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捻转补法组和捻转组比较,捻转泻法组NE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针刺组和捻转补法组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针刺组比较,捻转泻法组5-HT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捻转补法与针刺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针刺组比较,捻转补法组与捻转泻法组NO含量显著升高(P<0.05)。针刺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捻转补法组和捻转泻法组小脑中5HT1a受体表达显著降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捻转泻法组比较,其余组含量显著升高(P<0.05)。3.首次针刺结束状态下行即刻PET-CT扫描分析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干预28天,葡萄糖代谢脑区升高集中于延髓、海马、小脑、顶叶皮质、嗅球、隔核、中脑、丘脑和视觉皮质等。结论:1.针剌治疗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以太冲穴为主,施行捻转补泻手法可以有效降压,其中捻转泻法降压效果最佳。2.通过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干预SHR大鼠脑功能葡萄糖代谢水平,激活了延髓、海马、小脑、顶叶皮质、嗅球、隔核、中脑、丘脑和视觉皮质等多个脑区,其潜在血压调节机制与中枢系统神经递质有关,其中小脑为最重要的脑区之一,来实现调控血压作用。3.以针刺捻转补泻为最基本手法,通过中枢重要神经递质NE、5-HT、NO含量和5HT1a受体表达,可有效保护高血压对于小脑组织的损害,从而发挥降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