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金融化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规律性现象。随着我国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与其他国家一样,我国经济的“脱实向虚”倾向也日益明显。辩证地看,经济金融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问题和风险。要使虚拟经济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根据我国经济金融化与虚拟经济的发展现状适度发展金融市场,更要建立金融风险预警机制,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针对经济金融化对经济增长的“双刃剑”效应,经济政策应当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具体地说,在经济繁荣阶段,政府要主动抑制金融化过度发展,矫正经济“脱实向虚”倾向。本文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出发,探讨了虚拟经济的本质与深层次特征,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基本原理剖析了经济“脱实向虚”的内在根源。同时,依据我国的实际数据,分别从金融业自我膨胀、房地产业泡沫化、实体经济自身走向虚拟化这三个层面分析了我国经济“脱实向虚”的表现,从而进一步研究经济“脱实向虚”的具体原因。在此基础上,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最新发展成果,与时俱进地提出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分而治之的策略,即实体经济应更强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虚拟经济应更强调发挥政府监管调控作用。此外,本文借助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与误差修正模型ECM,对我国经济“脱实向虚”倾向进行了实证研究,做出更加精准的分析,为“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提供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两大方面的政策建议:在发展实体经济方面,大力倡导顺应市场机制的自主创新,加大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度,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利用新产业、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加快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遏制利润率下降的趋势。在矫正“脱实向虚”倾向方面,要抑制金融业过高的资本回报率,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推动金融工具多样化,适当控制金融衍生品交易,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过度发展,促进融资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大力扶持“三农”、小微企业,不断提高虚拟经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