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维图谱的网络舆情生态及文化引领机制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m_72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网络舆情生态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网络舆情生态的整体发展过程直接或间接体现了社会舆情,以互联网为主要的孵化基础,通过多元化的传播生态,使网络舆情传播更为广泛。通过网络舆情这面现实社会的镜子,汇集网络及社会中的各种文化及利益需求,充分反映文化倾向与文化需求,以此间接放大社会舆论,最终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坚守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将文化生态建设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问题,利用网络这一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创建新型文化生态,是实现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采用文献分析法、可视化分析方法及案例研究等方法,从信息生态学视角出发,结合社会网络分析理论与知识图谱理论,研究网络舆情生态及文化引领机制的相关问题,构建网络舆情生态的全景模型及网络舆情文化引领模型。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为核心章节。第三章结合信息生态理论具体论述网络舆情生态的全景模型构建,对网络舆情主体、客体、舆情事件对应时空环境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进行描述,从舆情主体—客体—时空环境三个维度构建网络舆情生态的全景模型。第四章基于第三章提出的三个维度构建网络舆情生态的多维图谱,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识别主要的网络舆情参与主体及其相互关系;运用知识图谱技术绘制舆情话题图谱,呈现能够反映评论关系且具有语义特点的完整网络结构,实现全面系统追踪话题演化;采用网络复杂性分析方法,对实体地理空间与虚拟网络空间进行跨尺度的认知。最终以时间-空间-话题三维可视化方式展示网络舆情生态的全貌,并以“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舆情事件进行案例研究。第五章依据网络舆情生态的维度提出相应的文化引领维度,并针对主体引领、客体引领及时空环境引领提出相应的文化引领机制,最后以“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为案例,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根据主体及客体所折射的文化倾向及文化需求,提出具体的文化引领措施。结合理论与实践,精炼网络舆情文化引领的过程,为网络舆情生态化发展及网络文化生态建设提供创新参考。
其他文献
通过PCR克隆了嗜热梭菌内切纤维素酶基因,该基因ORF为1947bp,经Blast分析,该序列与嗜热梭菌同源性最高(93%),构建了内切纤维素酶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在分子量7
目的评价果糖二磷酸钠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内黄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3例)与
利用PCR方法,从专一性脱硫菌德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elafieldii)R-8中克隆了脱硫基因启动子系列缩短的片段,连接至启动子探测型表达载体pPR9Tr,电转原始菌R-8,并测定重组菌R-8-
采用HPLC-MSMS内标检测法,对比分析了玻璃砂芯过滤器T-50、不锈钢筛网过滤器M-50、Whatman1950—017、陶瓷布氏漏斗预处理之后的水样检测结果。结果表明,Whatman1950—017和布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逐步升温,作为基础产业的物联网也进入了快速推进的阶段,并不断与工业、农业、交通、医疗等传统产业相结合,催生出新的业态和新的应用.但是,我们也要清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开环聚合制备了三亚甲基碳酸酯(TMC)与己内酯(CL)的共聚物P(TMCco-CL),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A)研究了P(TMC—COCL)的热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