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体育发展得到国家重视。我国接连承办国际及全国大型综合或专项体育比赛,体育设施的建设进入空前的高潮期,全民健身热情高涨。但我国体育建筑仍存在能耗大、盲目跟风和忽视地域性、可持续性和适应性不足等问题。并且,不同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发展变化均具地域区别,体育建筑的设计和发展也是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的过程。另外,我国体育建筑方面,全面系统的地域适应性研究较少。因此,提出体育场馆的“地域适应性”设计研究。本文中的体育场馆设计“地域适应性”,主要为在建筑适应性思维的指导下,“有机主体”——体育场馆设计与其“客观环境”——地域经济、地域自然及地域人文环境间相互协调、适应的特点。首先,建构体育场馆设计的地域适应性理论。本文利用建筑适应性思维将体育场馆设计要素和地域性影响因子整合,从而提出体育场馆地域适应性设计理论,以引导后面章节的分析。其次,提出体育场馆地域适应性设计策略,分别从地域经济技术、地域自然、地域人文三个方面探究。运用体育场馆地域适应性设计理论,分别提出满足地域经济技术、契合地域自然条件、兼顾地域人文特征的策略,以指导我国体育场馆的地域适应性设计。最后,从实际项目出发,对东山县文体中心体育场馆地域适应性设计实践进行具体分析。对东山县体育场馆地域经济技术、地域自然、地域人文的适应三方面研究,探讨其优势与不足。东山县体育场馆满足地域经济技术,从符合地域经济和匹配地域技术分析;契合地域自然条件,从迎合地貌特征、适应气候条件、利用地域资源分析;兼顾地域人文特征,从顺应海岛文化、人文思想内涵分析。由于东山县文体中心尚处在初步设计阶段,故本文着重研究项目的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阶段,并对施工及运营预先考虑。最后利用体育场馆地域适应性策略,针对东山体育场馆适应地域经济技术、地域自然条件、地域人文特征的不足,提出优化策略,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本文的研究成果在于,为之后同类型的体育场馆地域适应性设计提供合适的策略依据,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以期提高我国体育场馆的设计水平,并利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