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格来说,“丑”是一个现代美学范畴,它正式出现于西方十九世纪末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刘东发表了《西方的丑学——论感性的多元取向》一书,开启了国内美学界关注“丑”的先河,之后,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美学中“丑”这一领域。因此,梳理现代西方美学中的“丑”这一概念对我国当前美学理论的建设与完善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概略地考察了丑概念的发展与嬗变。由于西方的现代本身也是在历史性的延续中存在着的,在这种情景中滋生的丑概念也呈现出相应的历史样态。因此,本文搜集并整理出了现代西方美学家们有关“丑”观点,并结合他们各自的哲学理论对其进行了阐释和价值评价。这一部分首先谈到了罗森克兰兹的《丑的美学》,由此开始丑作为一个独立的美学概念受到了众多理论家的关注,丑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直接进入了美学家的视野;接着论述了到波德莱尔和尼采美学思想中的丑观念,丑正面出现在艺术和理论中,尤其是尼采,他认为丑是主体非理性强力意志的直接表现,它体现了生命力昂扬;随着西方现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丑也走向了极端形态,即荒诞的出现,此时,丑已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大行其道;最后,法兰克福学派代表阿多诺结合现代西方艺术实践为丑的艺术做了辩护,认为丑通过自我否定来批判现实社会,以达到拯救人类异化之目的。第二部分,分析了丑的现代性成因。“丑”成为现代西方美学的核心范畴的原因有三点:首先,现代西方社会特定的历史现状为丑提供了得以滋生的土壤;其次,随着西方传统理性精神的退场,逐渐上升的非理性哲学为丑的产生提供了哲学基础;再次,丑是西方现代主体的审美观念的现代性转变的直接结果。第三部分,阐明了丑概念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丑范畴是在现代西方这个特定文化语境中得以形成的,因此,研究现代西方美学中的“丑”概念对于范畴美学的建构和美学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研究、了解现代西方美学中的“丑”概念,这对于我们正确地理解现代西方艺术大量出现的丑的形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有助于我们辨别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