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MRI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诊断以及良恶性程度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统计分析肿瘤直径、胰管扩张直径、附壁结节例数、病变位置、年龄、性别等因素与IPMN良恶性程度是否具有相关性。
结果:24例IPMN患者中,良性14例,恶性10例,恶性IPMN患者肿瘤平均最大径(55.7±10.7mm)大于良性患者(34.2±7.65mm),恶性IPMN患者主胰管扩张程度(8.9±3.2mm)大于良性患者(4.8±1.3mm),恶性IPMN患者平均年龄(67.2±11.0)岁大于良性患者(58.7±10.3)岁,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性别、肿瘤的分型、病变位置与IPMN患者的良恶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例存在附壁结节患者,病理提示均为恶性。ROC曲线分析表明,主胰管扩张最大径与肿瘤良恶性关系临界值为7.35mm,敏感度为70%,特异性为85.7%,良恶性分支胰管型和混合型IPMN肿瘤直径与肿瘤良恶性关系临界值为46.4mm,敏感度为85.7%,特异性为83.3%。
结论:MRI对IPMN良恶性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统计分析肿瘤直径、胰管扩张直径、附壁结节例数、病变位置、年龄、性别等因素与IPMN良恶性程度是否具有相关性。
结果:24例IPMN患者中,良性14例,恶性10例,恶性IPMN患者肿瘤平均最大径(55.7±10.7mm)大于良性患者(34.2±7.65mm),恶性IPMN患者主胰管扩张程度(8.9±3.2mm)大于良性患者(4.8±1.3mm),恶性IPMN患者平均年龄(67.2±11.0)岁大于良性患者(58.7±10.3)岁,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性别、肿瘤的分型、病变位置与IPMN患者的良恶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例存在附壁结节患者,病理提示均为恶性。ROC曲线分析表明,主胰管扩张最大径与肿瘤良恶性关系临界值为7.35mm,敏感度为70%,特异性为85.7%,良恶性分支胰管型和混合型IPMN肿瘤直径与肿瘤良恶性关系临界值为46.4mm,敏感度为85.7%,特异性为83.3%。
结论:MRI对IPMN良恶性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