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炼火》是一种在特定的时间举行,为特定的信仰神“跑炼乌金”,通过在烧红了的火炭上行走而达到祛邪祈福的火信仰仪式。本论文选取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深泽乡仰头村的《炼火》仪式为研究对象,从仪式中音声切入,把音声置于信仰体系中来探究音声、仪式、信仰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建构《炼火》仪式的“音声民族志”。本论文由绪论、正文三章和结论组成。绪论主要交代论文的研究对象、目的和田野所获资料的依据,并就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概念给以界定,梳理和评述学界相关研究状况,以及提出关及论文研究的方法学思考。第一章的主旨是力图厘清《炼火》与其社会人文生态环境、各地火信仰仪式和地方信仰三者之间的关系。本章提出《炼火》是一种与借火驱虫害、祈年答谢相关的祭祀活动。通过《炼火》仪式的展现,把并存于民间的巫、师/道、佛等多重信仰观串联为一个“朱相公信仰”整体,作用于当地的民众。第二章对口头叙事、民间书写和现场实录三种文本进行描述和比较,试图从多维度的视角建构对《炼火》仪式的理解,作为音声民族志文本建构的基础。三种文本互为补充,是历时与共时对仪式及其音声的整体反映。第三章以局内观结合“近~远”两极变量思维方法,用“核心-中间-表层”三个层次来理解《炼火》各仪式环节及其音声的“近~远”属性。重点分析了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对三个层次内音声的运用及其形态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二是分析仪式中音声的地域性与跨地域性因素;三是从“神圣与世俗”、“音声的多重象征意义”两方面对仪式中音声作进一步阐释。本章指出音声作为沟通神佛的钥匙,指向了族人以“敬”、“敬+娱”、“娱”之多重音声祈求神佛的福佑,从而达到平安兴旺之终极目的。“神圣”(“近神圣”音声)与“世俗”(“近世俗”音声)在一个仪式场景及同一意义中相互融合,化合于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当中。结论部分总括全文,并进一步阐释《炼火》仪式音声表象背后的文化意义,揭示了信仰借助仪式及其音声象征符号,精心营造出一种实在的氛围和“真实”的在场感,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人与宇宙和谐均衡”的终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