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氮杂薁分子的合成及光物理性质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薁类化合物因其独特的非交替烃结构、及其在非线性光学响应、荧光发射等方面表现出的性质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围绕新型氮杂奠类小分子的设计、合成、表征、非线性光学性能测试及其白光发射特性展开,主要内容如下:   1.新型氮杂薁分子的设计与合成。为了提高分子的二阶非线性响应、降低分子间静电相互作用,设计并合成了一类以胺基/取代胺基为给体取代基(Donor)、2-苯基-1,3-二氮杂奠为共轭体系、硝基为受体取代基(Acceptor)的D-π-A型氮杂薁化合物。得到化合物2-(4-N,N-二甲基胺基)苯基-6-硝基-1,3-二氮杂薁(DMAPNA),2-(4-N-羟乙基胺基)苯基-6-硝基-1,3-二氮杂薁(HEAPNA)和2-(4-胺基)苯基-6-硝基-1,3-二氮杂薁(APNA)。利用1H NMR、MS和HRMS进行了结构表征。理论计算结果表明,上述氮杂奠化合物具有大的分子一阶超极化率β和较低的基态偶极矩μg;对“大β低μg”的原因进行了理论探讨,并推测上述化合物具有多重电荷转移特性。   2.新型氮杂薁分子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超瑞利散射实验及电容电桥法测试证实了这些氮杂薁生色团具有大的分子一阶超极化率β和较低的基态偶极矩μg,其中生色团DMAPNA的β在已报道的薁类生色团中是较高的(βCT=407.8×10-30esu和β0=106.8×10-30esu)。氮杂奠生色团掺杂的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膜的极化实验结果表明,膜的二阶非线性系数d33=10.9pm/V(DMAPNA)明显高于已报道的具有类似生色团数密度的掺杂膜;二次谐波产生(SHG)和去极化实验表明,掺杂膜的取向衰减转变温度为100℃左右。另外,氮杂薁分子的热稳定性好,DMAPNA的分解温度Td为284℃,表明本文作者实现了材料性能的综合优化。   3.新型氮杂薁分子的光致宽带白光发射现象研究。对氮杂薁化合物的稳态光谱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氮杂薁化合物在溶液中具有特殊的荧光发射现象:荧光发射范围为280~800nm(激发波长266nm),跨越整个可见光区。荧光量子产率7~10%。如此宽波段的荧光发射目前在有机小分子中尚未见报道。光致发光实验表明此类分子不仅可实现跨越整个可见光区的“白光”发射,而且可以通过调控给(受)体推(拉)电子能力以及分子的共轭长度,实现对荧光发射谱的调节(改变颜色)。结合分子轨道理论计算对此宽带荧光发射进行了分析,认为有多个激发态参与了荧光发射过程。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数据为了解氮杂薁分子内激发态-激发态间、激发态-基态间的电子跃迁与能量转换提供了动力学支持。上述工作表明我们合成的新型氮杂薁分子可能是一种有较大应用潜力的白光发射材料。
其他文献
嵌段共聚物薄膜自组装的研究一直是高分子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嵌段共聚物受限于薄膜中,与边界之间的作用将影响介观相形貌和形貌的定向.由于聚合物体系的复杂性,理论结果往往
在大数据激发的教育变革中,借用相关平台和移动学习终端设备提供的精准数据分析,不仅能够使学情数据化,也可以促进思维可视化和学习的个性化.本文借力智通云平台,从课前学情
现今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已经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不可忽视的威胁。在众多水处理技术中,吸附法因其廉价高效、简便易行等特点而备受关注。本论文围绕材料对有机染料、重
抓住概念本质是理解概念的关键.本文例谈了分式方程的增根和无解问题,通过对不同题型中两者关系的“等同”“包含”“无关”等情形的分类解析,感悟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并借助分
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蕴含着课程的基本理念与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对典型的例题、习题应不失时机的“再回首”,充分挖掘其
本文以2019安徽中考物理压轴题为载体,从命题意图、试题特点、解题技巧、亮点之处进行了赏析,针对试题的特点,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与同行交流.
求线段之比,其关键是求出线段的长度或者求出两条线段之间的关系.本文以一道平面几何试题为例,重点探究了解决三角形内心的三种不同方法,分别用到了添加辅助线、构建方程、平
11月18日,首都新闻学会举行“第十届全国好新闻一等奖获得者(首都地区)交流新闻采写经验座谈会”。首都新闻学会会员20余人参加了会议。 1988年全国好新闻一等奖获得者慈爱
本文对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第6章一道与一次函数图象有关的复习题予以解析,同时进行变式训练并给出思考.
碳碳键、碳氮键的构建是有机化学研究的基础课题,一直受到化学工作者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关于通过铁催化的烯烃还原偶联反应构建碳碳键、碳氮键、碳氧键、碳卤键等的研究取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