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主要森林类型固碳动态、潜力及影响机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YING1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森林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受自然条件制约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该区的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增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仍然是制约甘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瓶颈”。鉴于森林在气候调节、水土保持及固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保护森林、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打破该区发展的生态“瓶颈”和保障生态安全十分重要。深入甘肃主要森林类型固碳潜力、动态和影响机制,对于评估该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安全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甘肃省云杉、冷杉、栎类天然林和刺槐、落叶松、油松、杨树人工林、云杉人工林(仅作为第5章内容的研究对象)8主要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基于样地调查数据,揭示了各森林类型的植被固碳现状、潜力和速率以及乔木层地下/地上碳密度的比例及影响因素;探讨了主要森林类型植被碳密度的影响因子及规律;重点分析了云杉天然林和人工林两种不同的生态系统固碳特征的差异;同时,结合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甘肃省林业现代化建设的预期目标,预测了该区主要森林类型未来的植被碳储量。结果表明:(1)揭示了主要森林类型植被固碳现状、潜力和速率。不同森林类型植被固碳能力有较大差异,同一森林类型内,植被固碳能力在不同林龄间也有明显差异。云杉和冷杉天然林生态系统植被平均碳密度最大,分别为110.72和135.28t·hm-2,刺槐人工林生态系统植被平均碳密度最小,为26.01 t·hm-2。不同森林生态系统植被固碳潜力存在较大差异。各森林生态系统不同龄级植被固碳潜力范围:云杉、冷杉和栎类天然林分别为16.78–189.01、46.58–208.31、43.83–118.77 t·hm-2,刺槐、落叶松、油松和杨树人工林分别为0–36.53、7.81–106.59、9.35–49.17、11.03–61.86 t·hm-2。除落叶松人工林外,各森林生态系统植被最大固碳潜力出现在幼龄林;除刺槐和落叶松人工林外,最小固碳潜力出现在成熟林中。云杉、冷杉天然林和杨树、刺槐、落叶松人工林的植被固碳速率在特定生长阶段出现了负值,分别为-1.74、-0.21、-1.59、-5.86和-2.35 t·hm-2·a1,表现为碳的净排放。各主要森林生态系统最快碳积累速率出现的阶段不同:云杉、杨树为I生长阶段,冷杉、刺槐、落叶松为II生长阶段,栎类、油松为的III生长阶段。(2)研究了主要森林生态系统乔木层地下/地上碳密度比例及影响因子。乔木层地下/地上碳密度比例(R/S)在不同森林生态系统间差异显著,变化范围为0.17–0.26,刺槐人工林最高,云杉天然林最低。同一森林生态系统内不同龄级的乔木层R/S值无显著差异。R/S与林龄、平均胸径和乔木地上生物量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林分密度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平均树高之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将7种主要森林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看,随年平均降水量的增加,其R/S值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但将这7种林分按不同标准分类后,不同类型林分的R/S值随年平均降水量增加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将7种林分看作一个整体的情况下,其R/S值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增加显著增加,针叶林R/S值也和年平均气温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其中的天然林、人工林及阔叶林的R/S值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各主要森林生态系统乔木层的地下碳密度与其地上生物量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3)探明了各主要森林类型植被碳密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影响各主要森林类型植被碳密度的主导因子不同。在云杉天然林是林龄、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在冷杉天然林中是林分密度和0–10 cm土壤C/N;在栎类天然林中是林分密度和林龄;在刺槐人工林中是林龄、年平均气温和海拔;在落叶松人工中是年平均气温和林龄;在油松人工林中是年平均降水量、林龄、坡位和坡向;在杨树人工林中,坡位是所选因子中影响碳密度的唯一主导因子。(4)比较分析了云杉天然林和人工林生态系统固碳的差异性。云杉天然林乔木层碳密度整体高于人工林碳密度。灌木、草本和细根碳密度在天然林和人工林之间无显著差异。枯落物和枯死木碳密度则整体上表现为天然林大于人工林。云杉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碳密度(0–100 cm)分别为151.50–459.79和242.25–367.80 t·hm-2,二者无明显差异。云杉天然林生物量碳密度(23.43–278.62 t hm-2)显著大于人工林生物量碳密度(17.13–165.98 t hm-2),二者都随林分生长明显增加。生态系统碳密度在天然林和人工林之间无显著差异,且不随林龄增大而增加。云杉天然林和人工林在成熟林阶段均能快速地积累碳,但相对于天然林,人工林具有更块的碳积累能力,这意味着延长人工林的轮伐期能显著提高人工林的固碳能力。这些结果表明,相对于人工林,云杉天然林能固定更多的碳。(5)预测了主要森林类型未来植被碳储量。从2010年到2050年,7种森林类型植被碳密度都显著增加,其中落叶松林增幅最大。从2010年到2050年,栎类碳储量增加了17.71 Tg,其次是刺槐,增加了17.61 Tg,冷杉碳储量仅增加3.66 Tg。落叶松人工林碳储量增加了12.81倍,增幅最大。7种林分类型总体碳储量从2010年的92.41 Tg增加至2050年的169.03 Tg,年平均固碳量为1.92 Tg。从增加森林生态系统固碳潜力的角度考虑,未来应适当减少刺槐的造林面积,适度增加落叶松的造林面积。同时加强对现有栎类天然林的抚育,强化天然林保护。
其他文献
计算思维是每个人的基本技能之一。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融入计算思维的理念,从而能够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教学研究的焦点和改革的突破点。操作系统作
1世界各地区纸浆漂白现状及将来目前世界各主要的纸浆产地正快速向二氧化氯漂白直至ECF漂白转变。漂白化学浆中ECF的比例从1990年的5%增加到了1997年的50%(图1),这个倾向今后将继续。作为漂白药品,氯气
WARTSILAVASA32型柴油发电机组.机组座安装在按厂家要求预制的底座平台上,一般采用橡胶减震垫弹性支撑。我司3800TEU船的四缸机和5250TEU船的六缸机分别配置8只和12只减振垫。
放牧是影响草地土壤系统及引起草地退化的重要因素,围封有利用于退化草地的生态功能恢复。土壤微生物群落可以指示土壤质量变化,是土壤生态系统变化的预警及敏感指标。本试验
本文系统研究了麦草经化学预浸渍、常压磨浆、消潜、筛选,所得筛浆(WCMP)与针叶材硫酸盐未漂浆(NKP)配抄牛皮挂面箱板纸。结果表明:①用本试验工艺方法所得的WCMP,得率为75~80%,撕裂指数2.8~3.5mN·m2/g,裂断长4~6km,耐
多圆盘过滤机多用在白水回收上,我们把多圆盘过滤机用在漂后,除渣后纸浆的浓缩上,来代替多个圆网浓缩机。它具有纤维流失少,动力消耗低及占地面积小的优点。
介绍了玻璃熔窑全氧燃烧技术、纯氧助燃技术和富氧燃烧技术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优势,指出全氧、纯氧或富氧燃烧技术是玻璃企业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目的探讨雷公藤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于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类风湿关节炎94例作为资料,随机分组各47例,对照组为
目的观察银花炎宁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湖北省中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中医治疗组和西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