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超声波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中的效果,进而分析超声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面的价值,为相关的医疗工作人员在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时提供一定的超声波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持。方法:第一步研究超声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准确率。选取本院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进行超声波及核磁共振的检查,超声对患者各个椎体以及椎体周边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主要检查L2~3、L3~4、L4~5及L5~S1的椎间隙情况,并观察椎间盘表面与邻近椎体表面的关系,在检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椎体之间的病变情况,对患者仰卧位时椎骨之间的距离进行准确测定,此外还要对腰椎间盘以及周围的血液供应进行检查。第二步研究超声波和针灸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将上述20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运用超声波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超声波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表现:主要表现为矢状径增大,椎间盘后缘弧状凹陷消失,椎管变狭窄,而且椎管内透声性较差,同时出现斑片状回声,强度较大,椎间孔的矢径进一步变小,导致周围神经根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腰椎间盘突出程度一般在4-8mm,患者存在疼痛和压痛。其中腰椎间盘向前突出以及侧前突出160例,向两侧突出24例,腰椎发病部位中L4-5最多,L2-3次之,检查发现患者的突出部位存在定的钙化。运用超声波进行检测,200例患者中发现184例腰椎间盘形态出现异常,超声波的诊断准确率为92%;采用核磁共振进行检查诊断,其中200例患者中检查结果显示188例患者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准确率为94%,两采用配对四格表的卡方检验,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方面,超声波与核磁共振的准确性相差不大。超声波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压迫神经根后引起的炎性表现及血流方面的观察效果较好,超声波可以连续成像,因此可以用来观察液体的扩散过程,可以对具体血管进行清晰观察,发现200例患者中检查结果显示95例有神经炎性血流显示,其中15例显示稍丰富血流,30例显示条状血流,50例显示点状血流,而核磁共振目前对周围神经的血流检测并未普及。2.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超声波以及针灸治疗方法,连续进行三周的治疗以后,观察组的临床综合疗效标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愈高达20%,对照组则只有9%,此外显效的病例中,观察组高达62%,对照组则只有25%,采用两样本秩和检验, (P<0.01)。观察组的腰椎前屈活动度及VAS、JOA评分明显也高于对照组。结论:1.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检查,临床上常用的手段包括CT、MRI和超声波等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超声波和核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分别达到92%和94%,说明超声波与核磁共振的检查效果接近,两者都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但超声波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压迫神经根后引起的炎性表现及血流方面的观察效果较好,超声波可以连续成像,因此可以用来观察液体的扩散过程,可以对具体血管进行清晰观察,发现200例患者中检查结果显示95例有神经炎性血流显示,而核磁共振目前对周围神经的血流检测并未普及。2.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波治疗,具体方法为将超声波的治疗探头与患者发病部位进行接触,并在探头涂抹一定的耦合剂,通过定期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综合疗效、腰椎前屈活动度及VAS、JOA评分疗效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进行超声波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