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鳞癌的候选早期预警基因表达、HPV感染及现行临床诊断方法特异性筛查研究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nstein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宫颈癌位居我国妇癌第一位。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患病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生活在同一个环境的其他民族,病死率在全国少数民族中占第一位。如何在宫颈癌早期或癌前阶段找到预测宫颈癌及预后的指标和方法是宫颈癌防治中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宫颈病变标本的特异性甲基化候选基因表达、HPV感染及现行宫颈癌临床诊断方法特异性的筛查分析,探讨一种宫颈癌早期预警和预后的综合指标体系,评价其可能性和可行性。本研究目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宫颈癌组织内的抑癌基因启动子发生高度甲基化可能使基因表达水平下降或基因休眠。本研究从蛋白质水平观察四种宫颈鳞癌特异性高甲基化候选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宫颈癌前病变病理进程的关系及其族群差异;2)对维吾尔族妇女不同宫颈病变组织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鉴定分析,探讨宫颈病变病理进程与HPV感染率及其亚型的关系;3)基于临床诊断结果对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hinprepCytologic Test,(TCT)及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特异性、可行性及对临床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1)临床标本收集与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根据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在2006-2008年期间存档,收取汉族和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患者的福尔马林浸泡和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共218例,包括宫颈炎/CINⅠ79例,CINⅡ/Ⅲ 89例,宫颈癌50例。根据不同文献资料,选择4种宫颈癌特异性高甲基化侯选基因,包括O6-甲基鸟嘌呤-DNA 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 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1,DAPK1)、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I,HLA-I)、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特异性抗体鉴定以上基因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研究候选基因蛋白质表达水平变化与宫颈病变病理进程的关系;2)临床标本收集、DNA制备和HPV鉴定:收集2005年-2008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就治宫颈病变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共223例,包括慢性宫颈炎38例,CIN 94例,宫颈鳞癌91例。制备组织DNA,采用HPV通用引物MY09/11(MY09:5′-CGTCCMARRG GAWA-CTGATC-3′;MY11:5′-GCMCAGGGWCATAAYAATGG -3′)、常规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成像方法筛选HPV阳性DNA标本。采用亚能生物公司提供的HPV分型芯片试剂盒,对HPV阳性的DNA标本的HPV亚类型别进行检测。该芯片可以鉴别23种常见的HPV亚型,包括5种低危HPV亚型:6、11、42、43、44;18种高危亚型: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3、MM4;3)阴道镜和TCT方法诊断宫颈病变的比较分析:根据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临床诊断,系统记录4032例TCT和215例阴道镜筛查的病例信息,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验证标准,比较分析TCT和阴道镜诊断宫颈病变的特异性和可行性,以及对癌前病变的早期预警价值。结果:1)随着宫颈病变的病理进程,DAPK-1、Erα、HLA- I蛋白的表达逐渐减弱;在维、汉两族CINⅡ/Ⅲ和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宫颈炎/CINⅠ(P<0.05),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最低;DAPK-1、Erα、HLA- I表达率变化趋势与两个族群的宫颈病变病理进程密切相关。MGMT在汉族妇女宫颈炎/CINⅠ、CINⅡ/Ⅲ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几乎不变;然而在维吾尔族妇女随着宫颈病变病理进程而逐渐升高,而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2)223例宫颈标本中,HPV总阳性率为58.7%(131/223),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增加,HPV阳性率逐渐升高即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宫颈鳞癌。HPV16是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中主要的高危致病亚型,占HPV阳性病例的90.8%,在宫颈鳞癌病例中达到96.3%,其次为HPV18型,极少数为HPV58型。HPV16感染率的变化趋势与宫颈病变病理进程密切相关,但是与宫颈癌的不同分化程度无关(P>0.05);3)参与TCT检查的4032例中,发现有异常257例,占6.37%;其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和腺细胞(ASCUS含AGUS)157例(3.89%),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54例(1.34%),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8例(0.94%),宫颈癌 8例(0.20%)。190例TCT异常者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认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占45.3%,宫颈鳞癌占3.68%,在ASCUS、LSIL和HSIL的病例中CIN的检出率分别为36.5%、53.2%和71.9%,宫颈癌为100%。TCT鉴定的异常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P<0.01),表明TCT 能够初步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TCT细胞学检查结果越严重,病理诊断结果为CIN及宫颈癌的可能性越大。参与阴道镜检查的215例中,阴道镜拟诊为慢性宫颈炎150例(69.8%)、CIN 43例(20.0%)、宫颈癌9例(4.2%)、息肉7例(3.3%)、尖疣6例(2.8%)。活检病理报告为慢性宫颈炎163例(75.8%)、CIN 31例(14.4%)、宫颈癌 8例(3.7%)、息肉7例(3.3%)、尖疣6例(2.8%)。阴道镜拟诊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阴道镜对宫颈疾病的拟诊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有较高的符合率。结论:1)对于MGMT、DAPK1、HLA- I、Erα等基因的宫颈癌特高甲基化已有文献报道,但是在不同人群或族群之间有较大差异。本研究证明了以上四种基因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变化与维、汉两族妇女宫颈病变病理进程密切相关。此结果,不仅成为族群特异性基因甲基化研究的重要起点,而且为建立新一代族群和宫颈癌特异性早期诊断指标提供了重要依据;2)对于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HPV感染和型别,已有文献报道,但是癌前病变患者的HPV型别鉴定相关的系统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HPV基因型芯片分型,不仅证明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病理进程与HPV感染率上升密切相关,而且HPV16也是主要感染亚型,其次为HPV18和58。此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该族群宫颈病变不同阶段的HPV感染亚型分布的空白,而且进一步验证了以往研究对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率相关的结论,对HPV疫苗的应用和宫颈癌的综合防治有重要意义;3)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筛查中,TCT是简便和较理想的初步筛查手段,阴道镜拟诊结果对宫颈病变的正确诊断有重要预测价值,但是两者与组织病理学检查比较仍有局限性。基于TCT、阴道镜及组织病理学方法的联合诊断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灵敏度,可能是快速和准确诊断宫颈病变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针对我国及我省社会和经济建设中产业发展和对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剖析我校增设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理由,从学校专业发展规划、人才需求预测及专业筹建条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为社会输送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一点决定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其提升自身培育能力的本质保证.可是,当前高职院校以校企合作为指导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工
摘要2006年10月23日,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中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努力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然而,目前的实际社会生活之中,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数量增大,却是不争的事实。本文拟从医疗纠纷的概念分析入手,对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减少、解决医疗纠纷的对策,以期为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有所助益。  关键词医疗纠纷产生原因防范对策    医院,是救死扶伤,体现社会人文关怀的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