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滇东名士何桂珍理学经世思想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xjm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朝嘉道时期,统治者已经不能同清初那样实行严酷的封建文化专制统治了。知识分子可以“相与指天画地,规天下计。”他们要求摆脱传统经学的束缚,转向“经世致用”之学,主张“研经究史为致用之具”,开始面对现实,揭露时弊,关心民生,锐意改革。   何桂珍一直崇尚儒学,早先对汉学评价较高,以科举进入仕途后,更留心社会问题,讲究经世致用之学。何桂珍是以宋学为主而兼融汉学论者。“谨守程朱之正轨,体之于心,修之于身,用则著之为事功,变则见之于节义,穷则发之于著述、践之于内行,纯一不杂。有守先待后之功者,闻见所及约有数人:长白倭文端公、霍山吴竹如先生。官京师时与师宗何文贞公、湘乡曾文正公、罗平窦兰泉侍御日从善化唐确慎公讲道问业。”当时他常与倭仁、曾国藩、吴廷栋、窦垿、邵懿辰及陈源衮等同唐鉴“考德问业”,“往复讨论,以实学相砥砺”。只不过何桂珍的理学是随着时势的变化而体现出“内期立身,外期辅世”的特点,强调“守道救时”。他认为“国事遂不可为”之由是士“皆空谈良知,不务实践”;“明亡于讲学,非讲学之过,所学不正之过也”。因此,他认为,“守道”就是“正学术”,也即坚持理学,强化封建伦理、纲常,驱民于“无欲”之境,置民于封建道德规范之中,使乱世复治。   何桂珍认真奉行封建伦理准则之“理”,去其玄虚、空疏之弊,突出强调其中修身养性的“躬行”、“践履”,把所学与言、行相结合,以有用于“世道人心”,以实现理学经世。在此,他明确表示既反对汉学的脱离实际,也反对宋学的玄虚、空寂,而主张以所学落实于具体的日用饮食、子臣弟友之类的个人道德修养上,进而实现治国、平天下。他反对空谈性理的理学,主张“学”以经国济世,振衰救弊,以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认为求道的根本在于“格物致知”,即“格物穷理”,也就是研究事物的内在天理。懂得事物的内在天理,便能按照理学的标准来处理一切事物。他提倡的“格致而诚”、“正而修齐治平”,讲究“诚”、“信”,要用诚心地去“格物穷理”,去追求事物中的天理。目的是要求清政府整顿军队,汰弱留强,提高战斗力,以便更有力地镇压农民起义军;希望政府整顿吏治,消除漕粮浮收的弊端,以防止各省人民响应太平天国的起义。这是他“守道救时”,躬行“理学经世”,使乱世复治的具体表现。   何桂珍不仅自己躬行实践,而且这种注重个人修养,求得个人道德自我完善的做法竭力推向社会,使人人都约束自己的言行,从而使整个社会“皆有以善其身,而无撼于伦纪”,甚至帝王也以“理”而“躬行”。从个人修身养性,推至于“治国平天下”,始于修身,终于济世。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涂宗赢在刊刻其《训蒙千字文》时说:“不独见先生忠贞大节,由于根底深厚,而爱君之诚,任道之勇,卫道之严,足以刚维世教者,俱可借以传诸不朽。”其实,在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中,不仅是严重脱离现实的汉学已经不能适应地主阶级统治的需要,而且空谈义理的宋学也无力去解决面临的危机。   研究何桂珍的思想及其实践活动,对于了解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潮,乃至对当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云南民族文化强省的建设都有积极的意义。
其他文献
学问与艺术两者间的关系,既有相辅相成的一面,也有相反的一面。时间:2009年6月9日上午地点:石家庄·韩羽寓所王东声(以下简称王):韩羽老师,应《东方艺术·书法》之约,希望我
史学是国家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修史制度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在国家制度的架构中处于资政的特殊地位,为历代史学家所重视。金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北方少数民族
殷墟祭祀卜辞中有众多的“示”与集合示名。“示”有独特的发展演变轨迹,在构形本意上,“示”是一个象形表意字。“示”与“主”是否同源一字,学界有多种论点,从卜辞中“示”
为了提高短波跳频系统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将比特交织编码调制(BICM)与正交频分复用(OFDM)相结合以获得编码增益的BICM-OFDM/FH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并采用Mat
本文以山东女性守贞现象为中心,从生存需求、社会压力和贞节观念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力图从一个侧面探究明代女性的贞节问题。   明代山东守贞女性生存需求呈现复杂的面貌。政
学位
李石曾是二十世纪的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早年信奉无政府主义,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在清末民初社会大变革时期,民族危机和阶
在2005年第七届全国水彩画大展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画家包华胤的《春雨》,受到海内外美术界同行的普遍关注。不少美术评论家认为:这是一幅在继承英国水彩画传统技法
对声响的捕捉在许多新闻速写里,往往有形无声,万籁俱寂。要写出喧闹的世界,作者就要随时随地“捕捉”种种声响。象列宁说过的:“要听得到草根在地下发芽的声音。”有经验的
1948年冬,我在中原大学新闻系学习期间,就听到《中原日报》几位编辑、记者同志反复讲述:新闻要真实,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的原则。经过多年的实践,我进一步认识到,仅仅
徐世昌在清末政坛职任显赫之时,意识到铁路对国防及经济发展的意义,因而采取了一系列筹建铁路、完善铁路设置等积极的行动。本文试从其另谋修筑东三省铁路、整顿津浦铁路、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