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仿射非线性系统的最优滑模跟踪控制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chao0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优跟踪问题由于其在工业的上广泛应用而受到普遍关注。线性系统的最优跟踪问题可直接利用线性最优调节器的结果进行求解,而非线性系统的最优跟踪问题常导致非线性两点边值问题(two-point boundary-value problem, TPBV),其解析解难以获得。精确线性化方法作为非线性系统模型变换的一种数学工具,可以避免求解非线性TPBV问题,从而简化最优调节器的设计。实际系统不可避免地存在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存在往往使得基于精确模型设计的最优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变差,甚至不稳定。滑模变结构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 SMC)的突出优点是滑动模态对于不确定性具有完全鲁棒性,可以对最优调节器进行鲁棒化设计,从而实现“最优不变性”。本文主要针对一类不确定仿射非线性系统,研究其最优滑模跟踪控制器的设计问题。主要内容概况如下:1、研究不确定线性系统最优滑模跟踪控制器的设计问题。首先利用原系统和参考外系统得到一个新的增广系统,从而将原系统的最优跟踪问题转化为增广系统的最优调节问题。考虑到系统的不确定性,基于标称系统的最优反馈控制律设计最优滑模面,使得滑动模满足给出的最优性能指标要求,且对不确定性具有完全鲁棒性。设计参考输入观测器,以解决控制律的物理不可实现问题。仿真结果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2、研究一类参考信号由外系统给出的单输入单输出(SISO)不确定仿射非线性系统的最优滑模跟踪控制器设计问题。首先采用精确线性化方法,将原系统转化为等效的线性系统。然后基于转化后的系统和外系统,导出误差状态方程,将最优跟踪问题转化为最优调节问题;针对标称系统设计最优调节器,利用滑模控制方法对最优调节器进行鲁棒化设计,保证系统具有最优动态的同时,对不确定性具有滑动模态的完全鲁棒性。以机器人动态控制系统为例,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3、研究一类参考信号由外系统给出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不确定仿射非线性系统的最优滑模跟踪控制器设计问题。采用精确线性化方法对原系统进行输入输出解耦处理,以达到简化设计的目的;然后利用解耦后的系统,与外系统构成误差系统,从而引出最优调节器设计问题;利用非线性系统的最优控制律,构造积分滑模面,消除趋近模态,实现全程滑模控制;为削弱抖动,采用趋近律法设计最优滑模跟踪控制律,保证系统满足性能指标最优的同时,对不确定性具有滑动模态的鲁棒性。将该方法用于双关节机械手的跟踪控制中,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信息安全是无线传感器网络走向大规模实用化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入侵检测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防御技术,可以有效预防和发现网络入侵行为,保护网络的信息安全。   本文基于对无
电力推进以其诸多优越性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船舶推进方式的发展方向。由于船舶电力推进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而电力推进系统中螺旋桨作为推进器又占有重要地位,
脑电作为最普遍和紧要的人体生物电之一,根据研究表明其含有丰硕的生理、心理及病理信息。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是一种生命科学领域的通讯接口,研究表明
传统抽油机在抽油时,都是以恒定速度运行,受气候,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抽油量不定,会时大时小。如果电机以恒定速度运行,油量少时,势必会造成抽油机的空抽,这样会造成电能的极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衰退,反应迟钝,所面临的危险因素越来越多,因跌倒而导致受伤甚至死亡的比率也急剧增加。因此老人的生活起居需要有人关注和看护。但是现代社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智能家居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智能家居安防报警系统作为家居智能化系统中的子系统之一,承载着智能家居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传统的智能家居安防报警系统
随着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变电站已经成为变电站发展的趋势。传统的变电站监控系统主要由人来处理信息,设备需要定期维护,有着信息传送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较差等缺点
预氯化,即在原水中加入氯进行预氧化,是目前国内自来水厂最常用的预氧化技术,该方法具有成本低的优点,但其在消毒过程中会产生种类较多、有致癌性的消毒副产物。从氧化能力来看,中性条件下,相同浓度的H202和氯氧化性相当,且其还原产物为水,是理想的水质氧化剂。现场在线电化学制备(电生)H202技术可解决其运输安全和成本的问题。现有电生H202技术需在酸性或碱性电解液中、加入隔膜的条件下进行,成本较高。本文
物联网和智能电网是当今各个研究机构、各大公司着力研究的热点,物联网与智能电网的结合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的一个重要分支,而用户用电信息采集是智能
目前,制约电动车发展和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关键是动力蓄电池。由于动力蓄电池价格高、一次充电后的行驶里程短、过充过放、电池老化等因素,直接制约了电动车的产业化发展。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