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LA血管内支架降解产物乳酸调控再狭窄的生物学机制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ku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已成为威胁生命健康的首要关键因素。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狭窄类CVD最有效的手段。然而DES作为永久异物会增加支架内血栓发生的风险。鉴于此,基于可降解材料的生物可吸收支架(bioresorbable stent,BRS)应运而生。其中PLLA(poly-L-lactic acid)支架由于其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是第一个进入临床应用的BRS。但临床研究表明PLLA支架植入后晚期呈现严重并发症。因此,探究伴随PLLA支架降解过程血管狭窄发生的诱因将是未来优化聚乳酸类支架设计的关键。
  乳酸(lactic acid,LA)是PLLA主要降解产物。同时LA也是细胞功能调节器,对于不同的细胞和组织能产生不同的生理或病理效应。PLLA降解过程中LA局部累积会刺激血管引起病理反应,暗示LA可能参与了导致PLLA支架内血管狭窄。由此,本文提出科学假设:“PLLA降解产生的LA可能是导致PLLA支架内血管狭窄的重要致病因素”。围绕此科学假设,本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五个结论:
  1.PLLA支架引发较严重的血管再狭窄
  在PLLA和316L不锈钢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植入大白兔颈动脉的第3、6个月时,取支架段血管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H&E(hematoxylin and eosin)染色显示PLLA支架组血管狭窄率远高于BMS组。Masson染色显示PLLA支架段血管纤维化程度明显加重。平滑肌细胞相关基因SM22α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其在PLLA支架段血管大量表达,尤其PLLA降解产物聚集的支架丝周围大量聚集表达SM22α,这可能暗示了PLLA降解产物在支架内血管狭窄发生中的作用。
  2.PLLA降解产物LA刺激引发血管纤维化
  将LA局部刺激大鼠腹主动脉血管进行实验。Masson染色显示LA刺激血管段纤维化明显加重;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纤维相关基因OPN的表达在LA处理组也明显更高;qPCR结果同样显示促纤维基因Collagen-1、Collagen-3、MMP2和MMP9的表达在LA处理组显著上调。这表明LA能诱导血管纤维化,这可能是PLLA支架内血管狭窄发生的原因。
  3.LA诱导内皮间充质转化(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MT)可能是血管纤维化发生的原因
  多数证据表明EndMT是诱导血管纤维化的关键原因之一。LA刺激血管段表面染色(enface staining)显示血管内皮层内皮标记物vWF表达随时间逐渐降低,而间充质标记物SM22α则在内皮层与vWF共表达且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升高;切片染色显示内皮层大量表达SM22α,与vWF共表达的SM22α阳性细胞比例高达70%;免疫组化染色呈现了同样的趋势。这表明LA能在体内诱导EndMT。
  选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来验证LA是否能在体外诱导EndMT。结果显示LA能够刺激HUVECs细胞形态变为长条状、下调内皮标记物和上调间充质标记物表达,刺激后的HUVECs基因表达谱趋向于TGF-β1处理组。同时也排除了LA导致pH降低对EndMT的影响。这表明在体外,LA也能诱导EndMT。
  4.LA可能通过GPR81刺激TGF-β1信号介导EndMT
  LA受体GPR81(G-protein-coupled receptor81)和TGF-β1信号相关蛋白在LA刺激下表达显著上调。抑制GPR81或TGF-β1表达联合LA刺激后显示内皮标记物和间充质标记物的表达无变化。这表明GPR81和TGF-β1信号参与介导了LA诱导EndMT。
  TGF-β1和其转录因子Sp-1(specific protein-1)在LA刺激下被激活,而在敲低GPR81后表达却无变化。抑制Sp-1表达联合LA刺激后显示内皮标记物和间充质标记物的表达无变化。这表明Sp-1参与了调节LA激活TGF-β1,LA诱导EndMT的可能机制为LA刺激内皮细胞后GPR81首先被激活进而激活Sp-1,而Sp-1调节TGF-β1信号触发EndMT。
  5.细胞力学变化可能是LA诱导EndMT的机制之一
  LA能显著增强HUVECs的迁移能力和收缩能力,同时也能促进HUVECs骨架重排。而抑制骨架变化则能阻滞LA诱导EndMT。这表明细胞力学变化可能也参与了介导LA诱导EndMT。
  综上,本文证实了LA在PLLA支架内血管狭窄发生中的作用,其机理可能是LA诱导EndMT导致血管纤维化。LA诱导EndMT的可能机制是LA通过GPR81刺激TGF-β1信号介导EndMT。本课题从PLLA降解产物LA累积角度探究了PLLA支架内血管狭窄发生的原因,为研究BRS植入后晚期呈现严重并发症的原因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同时也为未来基于聚乳酸的BRS的优化设计与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医用钛及钛合金因其良好的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被广泛用作临床骨科植入物。然而,钛基植入体表面生物惰性导致其与周围骨组织整合性(骨整合)较差,从而导致无菌性松动。此外,钛基植入体本身缺乏抗菌性,容易引起细菌黏附甚至生物膜的形成,从而导致植入体相关感染问题,造成植入失败的严重后果。由于细菌粘附-生物膜形成及细胞粘附-骨整合等都发生在钛植入体的表面,所以通过表面改性赋予医用钛/钛合金植入体优异
运动技能的习得是经过反复运动训练之后在肢体行为上的一种表达,这个过程中大脑通过对运动学习和记忆的调控可以提高动作速度、准确性和自动化水平。已有研究表明,技能学习初期会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中诱发长时程增强效应(long-term potentiation,LTP),运动训练可以提高习得性LTP的表达,进而引发皮质结构的塑性变化,促进运动行为的控制以及最终运动技能的习得。近年来,运动训练已经被广泛应用
随着脑科学计划推进,探索认识大脑工作机制、干预脑神经疾病的神经调控技术已成为神经科学和神经工程研究的重要主题。神经调控中常用的技术包括电、热、化学、光学、磁、机械刺激等,各种调控技术各具优缺点,而发展微创、高时空分辨率的神经调控方法一直是脑功能研究和疾病干预的研究热点。其中,近红外神经刺激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该技术通过近红外光照射组织引起的光热效应直接调控神经组织功能活动,具有低侵入、方
医用钛合金由于其良好的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牙科和骨科领域。然而,由于钛植入体表面的生物惰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骨相关细胞在其表面的粘附、增殖和分化,并阻碍了植入体与周围组织的早期骨整合能力,甚而造成无菌性松动和植入失败。此外,众多研究表明,细菌感染是导致植入物翻修和失败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对医用钛合金植入体表面进行改性使其具备优异的骨整合及抗菌性能,已成为骨科
钛及钛合金由于良好的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硬组织修复和替换。研究显示,钛植入体表面的生物惰性降低了其与周围骨组织的骨整合特性,从而增加了钛基植入体松动、移位和二次翻修的概率,这种缺陷在骨质疏松病理条件下表现尤为明显。因此如何优化和维持骨-钛植入体良好界面性能,成为植入体长期发挥其生理功能的关键。本论文利用阳极氧化、层层自组装和等离子喷涂等技术构建了一系列具有抗破骨细胞吸收
生物材料植入人体后发生的首要事件是蛋白质的吸附,蛋白层是细胞与材料作用的桥梁。细胞在材料表面粘附后会产生细胞牵拉力(CTF),CTF通过“细胞-蛋白界面→蛋白层→蛋白-材料界面”这种“自上而下”的方式向材料传递,以感知和度量材料的力学性质。另一方面,生物材料在体内广泛承受机械拉伸应变。机械拉伸应变通过“材料→材料-蛋白界面→蛋白层→蛋白-细胞界面”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向细胞传递,调控细胞行为。在
学位
血细胞具有运输氧气、防御病菌、止血等功能,通过血细胞检测可以为疾病防御和诊疗提供依据。光学显微镜因其可视化的检测优势成为应用最广泛的血细胞检测手段,但其存在的人工操作复杂、成像视野小、硬件系统复杂且难以集成、无法实现三维成像等问题限制了它的发展。无透镜数字全息成像技术用图像传感器记录物参干涉图样,并在计算机上还原物体真实三维原像,能够规避光学显微镜在血细胞成像分析中的不足,被广泛应用于血细胞成像领
近年来,医用生物材料促进伤口愈合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学的关注。人发角蛋白作为一种天然的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以及一定伤口修复效果,已有文献报道和初步临床验证。角蛋白生物材料如何调控创面的快速愈合,是临床精准化治疗的新需求及目标。而人发提取角蛋白是多种不同分子量蛋白组成的复合物,不同分子量蛋白对皮肤创伤修复的生物学功能有差异,分子量如何影响其蛋白的生物活性及功能未被研究。因此
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又称牛结节性皮炎或块状皮肤病或牛疙瘩皮肤病,是由羊痘病毒属(Capripoxvirus)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引起牛的一种急性、亚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各种品种和年龄的牛均易感,发病率在2%~45%,死亡率达10%,甚至更高,给经济带来较大的损失。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
学位

浓香型白酒酿造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产业和流传几千年的文化遗产。浓香型白酒的酿造运用独特的泥窖窖池工艺,窖池窖泥中栖息着大量可培养和不可培养的微生物,其生态构成和群落多样性,造就了白酒独特的口感和香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浓香型白酒的品质。近年来有学者针对窖泥微生物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但由于研究技术方法的局限性,所获得的酿酒微生物信息尚不够充分,所建立的群落结构不能全面、客观的反映窖泥中微生物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