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ππ、K(-K)、πN和KN相互作用是最基本的几种强相互作用,许多强相互作用过程都与这些相互作用有关。本文在介子交换模型的框架下,采用K-矩阵方法对ππ、K(-K)、πN和KN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我们利用t道ρ和f2(1270)介子交换以及ππ(←→)ρρ耦合道效应,非常成功地解释了I=2的S-波和D-波的ππ散射的相移和非弹系数的实验数据。我们发现t道ρ介子交换提供的是排斥的负向增长的相移,而f2(1270)交换给出的是吸引力,使ππ散射的相移在高于1 GeV时开始向正向增长,耦合道箱图的贡献是产生非弹系数,但对相移的影响很小。对于I=0的ππ散射,我们讨论了所有可能的耦合道,如ππ→ρρ→ππ、ππ→ωω→ππ、ππ→K(-K)→ππ和ππ→σσ→ππ,并给出它们对这一道非弹系数的影响。结果发现ππ→ρρ→ππ给出的是最大的贡献,所有这些箱图的贡献都是不可忽略的。对于K(-K)散射,我们主要研究了t道ρ、ω、φ和σ介子交换的贡献,它们给出都是吸引力,推动相移从K(-K)阈值开始向正向增长。
我们还将介子交换模型和K-矩阵的方法应用到低能的S-波πN和KN散射的研究中。我们发现t道的介子交换,特别是ρ介子交换,在这些过程中发挥了特别突出的作用,它们决定着低能S-波散射相移的主要特征和同位旋结构。
利用SU(3)对称性拉氏量的方法,我们对J/Ψ通过阈下的ρ衰变到ωππ和K(-K)π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蒙德卡罗模拟研究。结果发现阈下ρ交换的贡献是不可忽略的,并会对ωπ和K(-K)阈附近的共振态的分波分析产生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