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和医学的发展,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 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他们在缓解患者疼痛,加固椎体、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各类文献报道对PVP和PKP的实验结果各有不同,因此在临床上,对于骨质疏松型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的老年病人,目前缺乏有效的证据,证明哪一种手术方式更为安全和有效。目的:通过对比PVP和PKP术前以及术后的VAS评分、椎体前缘、中央高度恢复和椎体后凸Cobb角变化情况,术中骨水泥注射量以及随访时骨水泥渗漏、临近节段骨折率等并发症的观察,评价它们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老年患者的中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老年患者(≥65岁)73例,根据患者自己的意愿,38例采用PVP治疗,35例采用PKP治疗。对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1年、2年进行VAS评分。同时对2种术式术后各时间段的椎体前缘、中央高度和Cibb角变化情况以及2种手术术后的骨水泥渗漏和随访期间临近椎体骨折发生率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3例病例均获得随访,PVP和PKP两种手术术后疼痛均显著缓解,术前和术后及随访终末VAS评分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差别(p>0.05)。2.两组术中骨水泥注射量差异有显著性(p<0.04).3.PKP组术后椎体后凸Cobb角明显小于术前,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和2年的随访,PKP在椎体后凸Cobb角矫正上略差于手术后,但仍优于PVP(p<0.05/).4.PVP能部分恢复椎体高度(p<0.05);PKP能基本全部恢复椎体高度(p<0.05);PKP比PVP更能恢复椎体高度;5.PVP和PKP在骨水泥渗漏,临近椎体骨折发生率等并发症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VP和PKP术后和随访终末都能够明显的缓解患者的疼痛,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PVP与PKP都能抬高伤椎高度,与术前比具有统计学差异;(3)PVP和PKP对患者随访终末椎体前缘、中央高度恢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KP对组较PVP组在恢复压缩椎体前缘、中央的高度方面存在优势;(4)PVP和PKP在术中注射的骨水泥数量具有统计学差异,PVP在注射骨水泥数量上更少,具有优势;(5)PVP和PKP对患者随访终末脊柱后凸Cobb角恢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KP组较PVP组在恢复椎体后凸Cobb角方面存在优势;(6)PVP和PKP在骨水泥渗漏,临近椎体骨折发生率等并发症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