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日益增长的出行时间已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轨道交通高效、便捷的特性使其成为缓解我国大城市出行压力的重要方式。轨道交通因具有小世界特征及无标度特性而呈现为复杂网络,其网络化扩张过程通过改变可达时间与站点周边建成环境积极影响了时空约束下的居民出行特征。现有研究多基于截面数据,缺乏对站点自身质量的测度,无法探索轨道交通网络与出行特征的动态响应规律。本文以武汉市为例,构建历年轨道交通拓扑网络,测度其可达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益增长的出行时间已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轨道交通高效、便捷的特性使其成为缓解我国大城市出行压力的重要方式。轨道交通因具有小世界特征及无标度特性而呈现为复杂网络,其网络化扩张过程通过改变可达时间与站点周边建成环境积极影响了时空约束下的居民出行特征。现有研究多基于截面数据,缺乏对站点自身质量的测度,无法探索轨道交通网络与出行特征的动态响应规律。本文以武汉市为例,构建历年轨道交通拓扑网络,测度其可达性的时空演化趋势,并基于时序面板数据,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站点周边建成环境要素对出行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轨道交通网络呈现出无标度复杂网络特性,建设早期表现为树状结构,当前已转变为回路网络,轨道交通三号线的开通对网络成环作用显著,随着轨道交通线路的增加与辐射范围的扩大,轨道交通网络的出行效率不断提升,网络的稳健性增加。轨道交通网络可达性格局的演变趋势呈现为由廊道式向网络式的转变,可达时间变化程度呈现圈层式结构,由中心城区向外围递减的空间分布趋势。中心城区外围的阳逻线、十一号线与二号线南延线的开通,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网络整体出行时耗,降低了网络可达性。同时轨道交通网络可达性重心迁移方向与武汉城市空间发展方向相呼应。轨道交通网络对居民出行特征产生显著影响,随着网络可达性的降低,居民平均出行距离增加,平均出行时间变长。站点周边建成环境显著影响出行特征。是否为始发站、换乘站、枢纽站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平均出行流量具有显著正作用;容积率、土地利用混合度、临近次中心个数、公交站点数量、餐饮服务以及公园绿地越大,平均出行流量越高;医疗设施、机关团体数量越大,平均出行流量越低。站点属性与平均出行频率显著相关,换乘站出行频率明显高于一般站点,而始发站与枢纽站出行频率低于一般站点;道路长度、临近次中心距离越大,平均出行频率越高;交叉口数量、容积率、临近主中心距离以及餐饮服务越大,平均出行频率越低。站点属性与平均出行距离显著相关,始发站、枢纽站出行距离明显高于一般站点,而换乘站平均出行距离低于一般站点;交叉口数量、容积率、临近主中心距离、临近次中心距离以及公交站点数量越大,平均出行距离越高;人口数量、道路长度以及土地利用混合度越大,平均出行距离越低。本文研究了轨道交通网络与出行特征的时空演变影响,通过分析可达性与站点周边建成环境对出行特征的影响,深入了解城市空间组织形式及交通需求分布,并从复杂网络建设优化及站点周边建成环境更新建设角度提出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优化策略,进而为轨道交通优化提供进一步支持。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以传统文化为积淀,信息快速传播的新时代,文化是在融合中发展,在交流中传承,在设计中传播,推动传统文化不断涌现于人们的视眼中。本次课题研究便从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中,以《山海经》为切入点,探析其中医学神怪异兽的特征特点,分析《山海经》异兽元素中在现代服饰、平面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提炼现代服装品牌中的图案设计手法、平面设计大师图形设计的方法论,与《山海经》异兽元素相结合,探
民国时期(1912-1949)老上海月份牌是中西文化结合下的产物,月份牌上的女性形象,家具,配饰,服饰等等多方位展现了当时老上海的繁荣向上的社会现象。20世纪初出现的新艺术运动对当时开放的社会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老上海月份牌作为社会现象的一种载体,将具有东方气韵的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和设计风格相结合,无论在字体设计还是版面编排设计上,或是室内图案设计,都是中国近代平面设计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
摄影作为一种记录、传播的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融合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在摄影技术越来越成熟、摄影设备越来越先进的今天,古典摄影技术——蓝晒印相工艺出现了复兴的迹象,使得蓝晒印相工艺在现代摄影作品中的应用逐渐成为值得探究的课题。本论文以毕业摄影作品《挣脱》中使用蓝晒印相工艺的制作过程为研究中心,试图探讨蓝晒工艺在现代摄影中的应用价值与意义。在使用蓝晒印相工艺进行创作实验的过程中,了解蓝晒印相工艺起源
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工艺,扎染和布老虎以其特有的艺术韵味而广为大众熟知和喜爱,并在各地区呈现出明显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我国的传统技艺在继承与发展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产品的创新性不足和功能性的单一的问题逐渐显现了出来。基于此,本文对扎染工艺与布老虎的当代美学表现形式进行探究。将传统扎染工艺应用到布老虎的创新设计中,运用扎染的朴素之美,提取扎染工艺的图形与色彩元素,融入到
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下,中国流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亟需关注水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动态、成因及后果。新世纪以来,中国水污染密集型产业呈现出"逆流而上"的态势,若其污染物"顺流而下",则会加大下游地区的环境风险。本文基于中国七大流域干流县域数据,首次实证验明了这一"污染回流效应"的存在性。研究发现,"污染回流效应"主要是由于上下游地方政府竞争引致的,而以"国控点"环境监测制度为代表的垂直型
当前,大学教育模式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新一代的大学生们越来越具有个性,往往需要平等的、能够释放自我的场所进行更为自由的非正式学习。与此同时,校园中非正式学习空间也逐渐融入娱乐休闲等社会活动,成为一个兼具学与玩的复合功能场所。校园中这类不同于传统住宿生活和科研学习场所的、向所有人开放以促进自由交流、非正式学习的场所被称之为校园第三场所。然而,目前大部分校园对这类
明星衍生品是当下青年人的主要精神消费产品之一,作为粉丝文化影响下的明星衍生品行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在明星衍生品之中,卡通衍生品的发展尤为突出。但有关于明星卡通衍生品的相关研究较为匮乏。本文基于粉丝文化着重分析了明星卡通衍生品的以下几个方面:一、明星卡通衍生品的发展历程,从欧美到亚洲韩国、日本,分析了国内的发展现状。二、明星卡通衍生品的应用场景,主要分为线上线下两个方面。三、明星卡通衍生品生产方
在我国数字媒介应用不断泛化的时代背景下,动态化已经成为视觉传达设计中不可忽视的表现手段。海报是功能价值与审美价值统一互为的实用艺术形式,在数字媒介中,海报超越纸质媒介二维、静态的信息输出方式,以时间维度的运动变化拓展海报与受众的沟通范畴。因此,如果仅将数字媒介中的图形运动视为增强海报表现力的工具,则容易忽视媒介对信息传达活动的重构作用,将制约海报设计在数字媒介环境下的创新空间。海报的动态化研究是数
在当今这个艺术与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碰撞的时代,电影精神分析学说为动画作品角色的表现与塑造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为了进一步总结精神分析学说理论指导动画短片人物塑造的特征和作用,本文将从精神分析对艺术学科的渗透出发,分别从释梦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和无意识理论等精神分析学经典学说展开,探讨人格层面、潜意识欲望等人物心理层面的映射与动画表现之间的联系性;再通过对动画案例进行鉴赏和分析,研究
本论文主要以在满族说部题材绘本的创作中融合岩彩艺术风格的创作实践研究为目的,研究岩彩艺术与满族说部绘本融合的方法,探寻岩彩风格满族说部绘本的艺术价值,借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我国原创绘本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文尝试将满族说部绘本与岩彩艺术结合,通过对满族说部发展传播现状和岩彩画发展现状的探讨,分析二者的艺术特征和共性,研究二者结合的可行性、方法性及艺术价值,创作出《红罗女的故事》岩彩风绘本,通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