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成富勒烯的方法已有不少,但是富勒烯的产率一直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继C60大量合成之后,又有不少富勒烯相继问世,如C70、C76、C80、C82、C84、C90、C92、C94等,尽管在气相实验中观测到小于C60的富勒烯,但是由于它们具有相邻的五元环,致使其结构不稳定,所以关于它们的分离和表征很少报道;由于实验证据的不足,富勒烯的形成过程至今仍然不清楚。针对富勒烯科学所面临的这些问题,本论文通过在石墨电弧放电反应中引入氯源,进行了一系列的有关氯参与下合成富勒烯的实验,重点考察了氯对富勒烯形成的影响。以下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1.少量氯源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富勒烯的产率(如He/CCl4分压分别为300 torr/10 torr,富勒烯的产率几乎是无CCl4存在时的5倍)。在一定条件下,He气和CCl4在富勒烯的形成过程中,相辅相成,表现出协同作用,共同提高富勒烯的产率。这个实验结果将对富勒烯规模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2.首次在氯参与下石墨电弧放电反应中合成出氯代富勒烯——C50Cl10。通过质谱、13C核磁共振谱、红外吸收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结构和性质的表征,证实了它是具有D5h对称性的笼形结构的富勒烯。C50Cl10的成功合成,预示着,如果将容易聚合的碳簇的高活性点(五元环和五元环相接处)饱和,那么实际上是可以合成和分离比C60更小的富勒烯的。 3.借助HPLC-UV/MS技术,确定了氯参与下石墨电弧反应产物中近70种成分;根据氯代碳簇与富勒烯之间的关系,基本确定了一些氯代碳簇如C6Cl6、C10Cl8、C12Cl8、C14Cl8(Ⅰ)、C16Cl10(Ⅰ)、C18Cl10和C20Cl10(Ⅰ)是富勒烯形成的中间体,另一些氯代碳簇如C14Cl8(Ⅱ)和C16Cl10(Ⅱ)是与富勒烯无关的反应副产物;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及本论文的实验结果,提出了氯参与下富勒烯形成的可能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