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参与下富勒烯的形成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成富勒烯的方法已有不少,但是富勒烯的产率一直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继C60大量合成之后,又有不少富勒烯相继问世,如C70、C76、C80、C82、C84、C90、C92、C94等,尽管在气相实验中观测到小于C60的富勒烯,但是由于它们具有相邻的五元环,致使其结构不稳定,所以关于它们的分离和表征很少报道;由于实验证据的不足,富勒烯的形成过程至今仍然不清楚。针对富勒烯科学所面临的这些问题,本论文通过在石墨电弧放电反应中引入氯源,进行了一系列的有关氯参与下合成富勒烯的实验,重点考察了氯对富勒烯形成的影响。以下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1.少量氯源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富勒烯的产率(如He/CCl4分压分别为300 torr/10 torr,富勒烯的产率几乎是无CCl4存在时的5倍)。在一定条件下,He气和CCl4在富勒烯的形成过程中,相辅相成,表现出协同作用,共同提高富勒烯的产率。这个实验结果将对富勒烯规模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2.首次在氯参与下石墨电弧放电反应中合成出氯代富勒烯——C50Cl10。通过质谱、13C核磁共振谱、红外吸收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结构和性质的表征,证实了它是具有D5h对称性的笼形结构的富勒烯。C50Cl10的成功合成,预示着,如果将容易聚合的碳簇的高活性点(五元环和五元环相接处)饱和,那么实际上是可以合成和分离比C60更小的富勒烯的。 3.借助HPLC-UV/MS技术,确定了氯参与下石墨电弧反应产物中近70种成分;根据氯代碳簇与富勒烯之间的关系,基本确定了一些氯代碳簇如C6Cl6、C10Cl8、C12Cl8、C14Cl8(Ⅰ)、C16Cl10(Ⅰ)、C18Cl10和C20Cl10(Ⅰ)是富勒烯形成的中间体,另一些氯代碳簇如C14Cl8(Ⅱ)和C16Cl10(Ⅱ)是与富勒烯无关的反应副产物;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及本论文的实验结果,提出了氯参与下富勒烯形成的可能的机理。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临床医学检验中涉及到的主要三大类物质(内源性小分子、核酸和蛋白质)为研究对象,以开发毛细管电泳临床应用为目的而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有一定覆盖面的毛细管电泳方法发
保护环境卫生加2分、治安巡逻加3分、邻里帮扶加5分……让胡路区银浪街道探索实行“党员奉献积分卡”管理办法,提升了党员队伍的整体水平,激发了广大党员的奉献热情,促进了基层
报纸
<正>培补肾阳法是朱良春教授治疗慢性久病的临证经验之一。中风后遗症具有的病机特点即虚实夹杂,以虚为主,常见气虚、肝肾阴虚;同时肾阳不足也是中风后遗症期不可忽视的一面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创业自我效能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双创教育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计,效果各异。
采用量子力学中密度泛函(DFT)B3LYP方法和相对论有效原子实模型(RECP),应用Gaussian98W程序,对钚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势能函数和Pun(n=2,3,4)分子结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并在得到势能函
A number of jin tombs we re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Shangjie district of the west of Zhengzhou city N ine of them have been
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最终关怀。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科学认识和价值取向双重维度的统一。新时代下,人工智能的迅疾发展正推动人类逐步迈入智能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干涉仪侦察系统对相位稳定性要求极高,本文提出一种干涉仪侦察系统实时相位校准方法,克服干涉仪侦察系统相位随温度变化对系统测向精度的影响,以及系统模块更换后初始相位改
离子速度成像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在分子光解动力学的研究中已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实验技术手段。作者在论文工作中,参与建造和调试了国内第一套离子成像装置,发展完善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