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生物化学、组织学和酶学等方法详细地研究了脂类营养对雄性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生长和生殖的影响。先从脂肪源的角度,探讨不同脂肪源对雄性红螯光壳螯虾生长的影响,寻找适合该虾生长的较好脂肪源;又在特定脂肪源的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胆固醇,研究其对性腺快速发育期雄性红螯光壳螯虾生长及生殖的影响,填补该虾胆固醇营养及代谢研究的空白,探讨饲料中胆固醇的适宜添加量,为解决该虾育苗实践中的亲体培养问题及全价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理论支持。1不同脂肪源对雄性红螯光壳螯虾生长、脂肪酸组成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体长11±1.05 cm的雄性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经参照组(商业饲料)和四种不同脂肪源(鱼油,花生油,豆油,猪油)的饲料饲养8周,分别测定各饲料组虾肝胰腺和肌肉脂肪酸组成以及肝胰腺消化酶比活力。结果显示,豆油组的体重增长率和饲料效率最高,猪油组的体重增长率、饲料效率和存活率均最低。各饲料组红螯光壳螯虾肝胰腺中的脂肪酸主要由软脂酸(16:0)、油酸(18:1 n-9)和亚油酸(18:2 n-6)组成,但各种脂肪酸的含量有较大差异。其中豆油组SFA含量(27.78%)最低,猪油组SFA含量(38.10%)最高;花生油组MUFA含量(39.55%)最高,豆油组MUFA含量(29.78%)最低;豆油组PUFA含量(42.43%)最高,猪油组PUFA含量(24.45%)最低。豆油组的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花生油组、鱼油组和猪油组,但显著低于参照组;豆油组、花生油组和鱼油组的胰蛋白酶比活力没有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猪油组;各实验组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比活力均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投喂豆油组饲料的雄性红螯光壳螯虾生长状况及存活率较好,结合各组饲料脂肪酸测定结果,推测豆油组饲料中各种脂肪酸含量及高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适合该虾性腺快速发育期的营养需求。2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胆固醇对雄性红螯光壳螯虾生长、生化组成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通过对初始体长为10cm左右的性腺快速发育期雄性红螯光壳螯虾投喂10周不同胆固醇含量的人工配合饲料,添加量分别为对照组(0),实验1组(0.25%),实验2组(0.5%),实验3组(0.75%),实验4组(1.00%),测定各组实验虾生化组成和肝胰腺消化酶活力。结果显示,实验2组虾生长状况最好;3组粗脂肪含量最高,2组粗蛋白含量最高;肝胰腺亚油酸及ARA(20:4 n-6)含量随饲料中胆固醇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EPA(20:5 n-3)及DHA(22:6 n-3)含量均在饲料中胆固醇添加量为0.5%时达到最高;肌肉脂肪酸组成各实验组无显著差异;胰蛋白酶活力以实验2组最高,脂肪酶活力实验2、3、4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实验1组和对照组。本实验结果表明,性腺快速发育期的雄性红螯光壳螯虾饲料中添加0.50%的胆固醇能有效促进该虾的生长。3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胆固醇对雄性红螯光壳螯虾精巢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ATP酶的影响通过对初始体长为10cm左右的雄性红螯光壳螯虾投喂胆固醇添加量分别为对照组(0%),实验1组(0.25%),实验2组(0.50%),实验3组(0.75%),实验4组(1.00%)的人工配合饲料10周后,测定各组实验虾精巢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和ATP酶(ATPase)活力。结果显示,精巢AKP活力和LDH活力随饲料中胆固醇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以实验3组最高,各实验组AKP活力和LDH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精巢ATPase活力实验2组和实验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实验1、4组和对照组。本实验结果表明,对处于性腺快速发育阶段的雄性红螯光壳螯虾饲料中胆固醇的最适添加量在0.50%-0.75%之间,该添加量能有效促进该虾性腺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