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金属氮化物表面铜团聚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q2009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半导体工业的持续发展,芯片的特征尺寸将会越来越小。设计稳定高速的互联系统取代传统的Al互联工艺成为研究的热点。Cu与Al相比具有更低的电阻和更高的抗电迁移能力,是最受关注的新一代互联金属材料。但是Cu作为互联线很容易在作为衬底材料的Si或SiO2内部进行扩散,影响甚至破坏器件的性能。为此,人们在衬底材料和Cu之间引入一层起阻挡作用的材料以阻止Cu的扩散。不幸的是Cu在阻挡层材料上的黏附力很弱,非常容易团聚而形成一些不连续的小岛,大大降低了Cu互联线的导电能力和可靠性。对Cu团聚机理的认识将有助于推动Cu互联工艺的应用。本论文基于此问题,以WN(001)表面作为阻挡层材料,系统的研究了Cu在该阻挡层材料表面的吸附行为。首先通过比较吸附能大小确定了Cu原子在WN(001)表面的最佳吸附位;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单个Cu原子在WN(001)表面吸附的动力学行为和对WN(001)表面势能面的拟合指出Cu原子在WN(001)表面具有很高的移动性,说明Cu与表面N原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弱。然后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过渡态和电荷密度分布的计算,研究了少量Cu原子在WN(001)表面团聚的可能性,指出在WN(001)表面Cu的团聚和表面铺展润湿实际上是一个互相竞争的过程,认为温度是左右反应进行方向的关键因素。进一步模拟了大量Cu原子在WN(001)表面的团簇生长过程,定义了二维生长和三维生长两种不同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温度是控制团簇生长方式的关键因素,与前面推断的结果一致。同时还发现较高的Cu覆盖度有利于团聚的发生。最后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了高覆盖度下Cu单分子薄膜在WN(001)表面吸附的动态学行为,通过低温和高温下的对比计算,证明Cu的团聚确实取决于反应体系的温度。本文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现象完全一致,对Cu的团聚过程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Cu-N之间较弱的相互作用是团聚的主要原因。认为温度是控制团聚的关键因素,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将有利于减少Cu团聚的发牛。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为解决Cu的团聚问题提供了理论参考,为解决半导体工业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指明了方向。
其他文献
术前医疗公证具备合法性,其实质是对西方履行术前如实告知义务和患者行使知情同意权所做的证据保全,在预防医疗纠纷及纠纷处理方面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不是避免医疗纠纷的根
本文介绍了利用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通过VHDL语言编程来实现多路音频与以太网信号的双向单纤传输。其中,对光纤采用了WDM(波分复用)和TDM(时分复用)相结合的技术。而串
<正>1品种介绍旱半夏是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三叶半夏、地巴豆等,以地下块茎入药,为大宗常用中药材。其味辛,性温,有毒,有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的功能。其内含淀
移动电子产品在跌落/冲击过程中,电路板与芯片之间的细小焊点连接是最容易发生破坏的部位,研究其在跌落/冲击中的力学行为是移动电子产品可靠性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对板级电
纳米(矿物)颗粒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其对人体健康以及环境的潜在影响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纳米金属、纳米氧化物、纳米硫及其化合物、无机盐类纳米颗粒及
随着可编程逻辑器件工艺的迅速发展,FPGA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当前嵌入式领域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人们开始使用各种配置技术实现对FPGA芯片的功能重构,以增加其灵活性。然而,目前很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非线性电子装置的大量应用,向电力系统中注入了大量的谐波。装设无源滤波器进行谐波抑制已成为工业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无源滤波器具有容量大、结构
【目的】分析位于十二指肠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诊断、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0年1月至2009年10月治疗的19例十二指肠GIST临床资料
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但目前英语阅读能力低下仍是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嵌入阅读策略培
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已经或者正计划赴港设立财资中心,开展集团境外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对境内跨国公司业务具有一定的冲击,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