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旧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报纸《申报》于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出版,1949年5月27日停刊,历经77年风雨沧桑,见证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变化的主要历史轨迹。它是记录旧中国风雨沧桑的文化、历史宝库,特别是在研究民国时期全运会方面的报道内容,《申报》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历史启示。本研究将时代背景放在民国时期20世纪30年代,体育赛事进入短暂的高潮期,其中包括1930年第四届杭州全运会、1930年第九届东京远运会、1932年第十届洛杉矶夏季奥运会、1933年第五届南京全运会、1934年第十届马尼拉远运会、1935年第六届上海全运会、1936年第十一届柏林夏季奥运会7次全国性、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平均一年内组织、参加1-2次大型体育竞赛,就彼时的体育赛事而言,正是进入到民国时期体育大型赛事热潮期。这是旧中国体育史上的罕见发展阶段,本文归纳为民国体育史上的“黄金七年”。本研究主要运用文本梳理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申报》“黄金七年”间民国时期全运会报道的内容进行梳理与归纳。基于此,试图探讨其报道的理念和策略,通过研究得知:《申报》在从事体育新闻报道过程中,始终坚持客观公正和受众优先的办报理念;在办报策略上,运用体育图片新闻报道创新报道方式和善用议程设置关注民生需求。但同时,仍发现《申报》在针对全运会体育新闻报道的局限与不足,表现在报道内容和版面设计上的欠缺。在当下,《申报》全运会报道依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当代社会新闻业的发展起到历史启迪作用。当代的新闻工作者必须以历史为镜像,提高专业新闻的选择和编辑能力,提高专业化的新闻采编能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客观公正的办报态度、善用议程设置提升主流媒体自身影响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