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外来务工人员已占据了“半壁江山”,尤其是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制造业企业中,一线操作工几乎是清一色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即从过去依赖资金和自然资源的投入,转向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因此,对制造业外来务工人员的人力资本投资及收益问题的研究,对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增加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在梳理了国内外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及收益率估算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杭州市制造业外来务工人员为例,研究其人力资本投资及收益状况。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五点结论:女性的教育收益率要高于男性;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收益率也有所不同,大专及以上教育的收益率最高,其次是中职教育,而高中教育的收益不显著;非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对收益的影响要比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显著;在职学历提升对收益的影响明显;是否持有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对收益的贡献不显著。
但同时,本文在研究时发现,杭州市制造业外来务工人员的人力资本投资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来务工人员自身人力资本投资受可支配收入和时间限制大,投资行为存在盲目性;二是企业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小,收效微;三是政府财政投入水平仍较低,组织引导及政策立法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本文可能的新意在于:一是从外来务工人员技能培训组织者的角度,发现非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对务工人员工资收入影响大于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二是本文在估算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时,增加了在职学历提升这一变量,发现在职学历对工资收入有较显著的影响;三是通过对杭州市制造业外来务工人员教育收益率的估算,发现中职教育对其工资收入的影响比高中教育要显著,这突破了以往把中职教育归入高中教育的分析框架,也体现了制造业企业对教育层次需求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