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省直机关公务用车改革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i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公务用车制度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改革开放36年来,国家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财力的增长,同时也带来公务用车规模的日益扩大,导致公车支出急剧扩大,这是悖逆于公共财政理念。2013年以来,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2014年7月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公车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了改革方向,完成公务用车改革顶层设计。只有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建立新型的公务用车制度,才能够实现公务出行经费严格控制、只增不减,各项支出标准合理透明,才能够实现监督管理有法可依,问责追究有章可循,真正做到规范高效、保障公务出行。截止2016年10月上旬,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完成了省级公务用车改革任务,平均节支率达到11.07%,远大于7%的设定目标,从节约的角度看,公车改革取得较好效果。论文在开篇介绍了公务用车改革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以及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创新点和不足,阐述公务用车的相关概念及其相关理论,指出“经济人”下政府和官僚机构,必然会导致公车私用等腐败现象的发生,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外部效应内部化,肯定了公务用车改革的货币化方向。论文站在历史的高度总结了我国公务用车制度发展状况以及公务用车改革发展历程,总结出我国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着“实物供给制度,等级配置标准,分散管理模式,多元化保障运转”等4个显著特征。针对公务用车管理和公务用车改革,论文整理总结了芬兰、法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外政府公务用车管理情况,以及国内铜陵市、杭州市、昆明市公务用车改革试点情况,借鉴国内外公务用车改革经验和公务用车制度管理经验。公车改革的关键是公车规模能否被最大限度度的压缩,公务用车运行和购置费用明显降低,公务用车管理的核心就是建立统一的平台,车辆使用得到较好的监督。安徽省于2014年底启动公务用车改革工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安徽省公务用车改革方案,并于2015年6月报中央批准实施。省直机关公务用车改革于2015年9月基本完成。省直机关车辆减少了53.3%,省直垂直单位减少了42.1%,公务用车规模大幅度的压缩,基本实现“节约行政”和“廉洁行政”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改革目的。为了巩固改革成果,省直机关保留公务用车进入统一管理平台,公务车辆的使用费用和车辆行驶路径都动态监控,平台还对纪检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留有监管接口,做到了全口径实时监管和事后监督相结合。就像车辆永远跑在路上一样,公务用车管理制度要做到与时俱进,也必须继续前行。如何在车改后,完善制度的细节设计,形成良性循环机制,将是未来公务用车管理的新课题。因此论文针对进一步完善省直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提出了,深化政务改革,打造廉价政府;加快推进公务用车管理法制化建设;建立车贴弹性机制,完善社会化出行方式;细化公车财政预算,严控采购环节;加强存量公车和运行经费的信息公开等深化改革,完善公务用车管理的措施,以期对我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制度不断完善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正】 为了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建立适应商业银行运作机制的内部控制体系。近年来,商业银行不断加大检查监督力度,依法经营、防范风险意识有所
政治道德人格是个体在政治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人格,其发育和完善对现实政治发展和个人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当代政治领域,最为严重和深层的问题就是政治道德人格的
道德秩序是社会秩序的一种内生变量,并以基础秩序的形式发挥着重要功能。道德与制度存在密切的内在关联,道德诉求应当成为制度构建的共识。转型社会秩序下,更需要非制度化的
目的:建立十五味萝蒂明目丸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制定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鉴别处方中的主要药味。藏茴香鉴别中以石油醚:乙酸乙酯(5:2)为
足球的本质未必是一种完全的对抗,足球还有潜在的柔性空间。足球的场域折射出一种妥协性,它旨在弱化自然社会中男性间的激烈竞争态势,并将其转移为一种合作性元素。足球并非
将神经网络与模糊控制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实现自学习模糊控制的方法,并给出了神经网络训练、控制器离线自学习、控制器在线自学习的相应算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