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广东地区的代表鸡种,清远麻鸡、三黄鸡和江村快大鸡这三种鸡种为研究对象,对这三种鸡的肉质品质,风味特征物质,挥发性成分,理化特性等指标进行研究比较,为广东省建立优质鸡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首先,三种鸡的化学指标分析结果比较:
1.清远麻鸡、三黄鸡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比快大鸡高。它们的含量与鸡肉的细腻口感以及浓郁香味有关。
2.蛋白组分方面,清远麻鸡的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含量高于快大鸡,尤其是肌原纤维蛋白含量为快大鸡的3.71倍,而快大鸡的基质蛋白含量为清远麻鸡的3.97倍。基质蛋白的增多以及肌原纤维蛋白的减少会引起肌肉口感的粗糙。
3.清远麻鸡、三黄鸡和快大鸡在氨基酸的组成和数量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含量分别为21.31g/100g、23.31g/100g和23.33g/100g。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以清远麻鸡鸡胸肉最高,为9.722g/100g鲜样。清远麻鸡和三黄鸡鸡肉中鲜味氨基酸的含量高于快大鸡,且清远麻鸡和三黄鸡氨基酸组成更能与人体需求模式(FAO模式)匹配,为理想蛋白源。
第二,物理指标的研究比较:
本文对能够反映鸡肉品质的指标:色差,屠宰性能,持水性,质构特性及肌纤维直径和密度进行了测定。
1.在屠宰性能的对比当中,快大鸡的屠宰率、全净膛率、腹脂率、胸、腿、翅重占全净膛率都要高于清远麻鸡和三黄鸡;而在反应肌肉持水性指标方面,清远麻鸡和三黄鸡的蒸煮损失率和贮藏损失率都要低于快大鸡。三种鸡肌肉的质构特性对比发现,清远麻鸡的弹性,黏结性,咀嚼性和回复性比快大鸡高,硬度比快大鸡低。
2.通过电镜对肌纤维的微观结构观察发现:在同一鸡种中,胸肌直径小于腿肌。不同品种(系)的肌纤维直径存在较大差异,在三个品种的胸肉中,快大鸡(28.74μ m)>三黄鸡(23.78μ m)>清远麻鸡(23.31μ m),腿肉和胸肉趋势相同;而肌纤维密度在不同鸡种的趋势正好与肌纤维直径趋势相反。以胸肉比较,清远麻鸡(1594.75根/㎡)比三黄鸡(1460.08根/㎡)和快大鸡(906.18根/㎡)的都要高。结合质构测定的数据发现,肌纤维直径与密度能够非常准确的反映肌肉的品质,肌纤维越细,肉品嫩度越好。
第三,鸡肉的风味成分的比较:
本文通过GC/MS检测得到60种鸡肉的挥发性化合物,主要由醇、烃、醛、酮、酯、含氮杂环化合物和含硫化合物等物质组成。其中醇6种、酸2种、烃类19种、醛类13种、酮类7种、酯类3种、含硫和含氧化合物6种、含氮杂环化合物2种,其他及未知化合物2种。这些化合物种类和含量的差别可能是形成鸡肉风味差异的重要基础。
1.醛类物质对鸡肉风味起着关键的作用,饱和醛中壬醛、戊醛、辛醛、庚醛的含量较高,是鸡肉主要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通过对比发现,清远麻鸡的醛类物质占总挥发物的比例最高,含量为72.89%,含硫和含氧化合物占总挥发物7.58%;其次为三黄鸡,醛类物质占总挥发物70.37%,含硫和含氧化合物占总挥发物7.31%;快大鸡的醛类物质占总挥发物的比例最小为60.63%,含硫和含氧化合物占总挥发物比例也最小6.62%。
2.杂环化合物中,清远麻鸡腿肉中检测到的特征性风味物质2-戊基呋喃相对含量高达3.26%,比三黄鸡的1.25%和快大鸡2.83%高出近2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这也是清远麻鸡比起三黄鸡和快大鸡在口感上好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