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和比较四种营养评估法的优、缺点,同时同步使用四种营养评估法评估老年病人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监测围手术期老年病人的营养状况和人体组成成分的变化,为临床营养支持提供客观资料。
方法:本研究属于现况调查研究。选择2005年4月~10月在滨医附院腹部外科择期手术的老年病人129例,采用MNA量表、NRS-2002调查表、营养传统评价法以及人体成分分析仪同时同步分别评估、监测老年病人入院48h内及术后7天的营养状况和人体组成成分的变化。
结果:
1.MNA量表评估腹部外科老年病人营养状况:MNA得分术前术后分别为19.50±5.01和14.90±4.49;营养不良发生率术前术后分别为40.3/%和72%;潜在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29.5%和21.7%;营养状况正常者分别占30.2%和6.3%;术前术后营养状况有显著差异(P<0.05)。男性病人术前术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24%和32.5%;潜在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19.4%和11.6%;女性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16.3%和39.5%;潜在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10.1%和10.1%;性别之间营养状况有显著差异(P<0.05)。
2.NRS-2002方法评估腹部外科老年病人营养状况:NRS-2002得分术前术后分别为2.10±1.45和3.80±1.30;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术前术后分别为35.5%和77.5%;术前术后营养状况有显著差异(P<0.05)。男性病人术前术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18.4%和44.2%;女性病人分别为17.1%和33.3%;性别之间营养状况有显著差异(P<0.05)。
3.营养传统评价法(白蛋白)检测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术前术后分别为41.8%和92.2%;术前术后营养状况有显著差异(P<0.05)。男性病人术前术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25.6%和55.8%;女性病人分别为16.2%和36.4%;性别之间营养状况有显著差异(P<0.05)。
4.人体成分分析监测:得分术前术后分别为81.50±5.40和75.10+5.50;监测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术前术后分别为36.4%和86.8%;术前术后营养状况有显著差异(P<0.05)。男性病人术前术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22.4.%和51.9%;女性病人分别为14%和34.9%;性别之间营养状况有显著差异(P<0.05);老年病人术后各项营养和组成指标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体重下降2.30±1.23kg,人体组成变化表现为大量的瘦组织群及脂肪群显著减少,术前术后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1.MNA量表是一种简单、易行、快速、无创性的营养评估方法,既是营养筛检工具,又是营养评估工具;与营养传统评价法有较高的符合率(90%)及良好的线性相关性(R=0.73,P<0.05)。MNA量表有较好的实用性,特别推荐临床护理人员使用MNA量表评估老年病人的营养状况。
2.NRS-2002方法用于成人各个年龄段病人的营养评估,可用于住院病人营养危险因素的初步筛检,尤其在卧床不起及危重患者中应用更方便。
3.营养传统评价法(白蛋白)用于术前病人营养状况的评价,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营养评价指标。但是,血清白蛋白水平很难反映实际营养状况,更多地反映机体损伤的严重程度和分解代谢的高低。
4.国内首次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监测老年病人围术期人体的营养状况和组成成分的变化。人体成分分析仪具有安全、无创、方便、重复性好等特点,适用于动态观察人体组成的变化,特别适用于围术期病人营养状况的评价。为老年病人的营养支持提供客观依据,为早期进行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